精選臺南縣玉井鄉、高雄縣甲仙鄉,傳統手工製的破布子餅,而非市面上常見的顆粒產品。產區破布子樹多呈半野生狀態,沒有灑農藥、施化肥,就算施化肥也是久久一次,因為樹子原料售價低廉,施肥用藥都不划算。目前市面常見破布子顆粒浸泡產品,適合大量生產,以熱水汆燙破布子,浸泡鹽水裝罐,待其出味即成,因未遵古法製風味不佳,多數添加未知香料。破布子需要在汆燙後,以手工擠壓搓揉出黏黐,使顆粒互相黏結,再用模型擠壓固定成餅狀,最後浸泡鹽水數月,待其熟成出味,才是正宗的破布子,才能呈現破布子最佳滋味,也因此費工價高無法大量生產。以往家中有老人,煮破布子料理只用原汁,不將破布子的顆粒混入菜肴,因為擔心老人不慎嗑崩了牙齒。因此正宗的臺式破布子料理,不將顆粒混入菜。本產品克服萃取破布子餅原汁,如何除去破布子硬核裡面苦澀味的難題,並採用冷凍熟成技術保住原味,找回正宗臺式海鮮、老祖母魚料理的原汁原味。

0062.JPG  

.(醃醬製品小攤,販賣的破布子顆粒)

0063.JPG  

(醃醬製品小攤,販賣的破布子餅)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蘋果日報報導,漁民在骯髒的淡水河撈魚販賣,引爆民眾吃魚的虞慮。感謝這篇聳動的報導引發話題,引導民眾有機會深入認識臺灣海域與吃魚的環境問題。筆者於次日5月23日接受中廣新聞網的電話專訪,因為時間有限難以表達完整的意思,如此牽涉廣泛的問題,應該利用部落格,探討可能的真相,交由各方賢達與全民公裁。

 

問題真相的思考方向

 

棲息在被汙染河水的魚類,想當然耳,魚體一定蓄積河水的汙染物質,所以不能吃,但事實一定是這樣的嗎?恐怕是否定的。首先要了解河水有哪些汙染物質,以及汙染物質進入魚體的方式與途徑,還有汙染物質蓄積在魚類的甚麼部位。其次要就魚類的生態行為這一部份進行討論。有些魚類屬於耐汙水性種類,比較適合長期棲息在汙染河水之中,則魚體遭受汙染的可能性較高。有些魚類屬於不耐汙染的種類,則這些魚僅短暫出現在淡水河,當然魚體蓄積汙染物質的可能性比較低。

0039.JPG  

淡水河常有宗教放流,不適應的死魚漂至河岸。(圖為泰國土虱)

  

絕大部分魚類僅生活史的短暫階段,出現在淡水河中,當然受到汙染的可能性低。因此禁止撈捕淡水河的魚類,僅就所謂的淡水河魚類的定義,就是一個複雜龐大的問題,曾經短暫出現在淡水河的魚類,是不是也要禁止撈捕?禁止撈捕淡水河魚就保護魚類資源,避免趕盡殺絕的角度而言,是非常好的舉措,但也不能不思考漁民的反彈,或者行政命令難以執行的困窘。

 0048.JPG  

(淡水新港的職業釣漁船,是北臺灣多少高級海鮮的長期供貨來源)

汙染物質種類超乎想像複雜

 

網路報導說臺灣河水所含的抗生素濃度,超過歐盟標準值7.000倍,因為民眾任意棄置由醫院藥局取得的抗生素,最後被雨水帶入河流。目前臺灣剛推動過期與不再服用的藥品回收,或許不久的將來,河水抗生素濃度或可能恢復到類似歐盟的標準。但目前官方的水質檢驗,既無抗生素國家標準,也未檢驗這一項目。淡水河魚類含抗生素的濃度到甚麼程度,不知民眾是否有興趣多加關心,魚能不能吃是否包含檢驗這個項目。

0040.JPG  

(常見黃鰭鯛,屬於適應清潔嫌水域的魚種,非常適合用於監測水質)

0055.JPG  

 (澎湖的黃鰭鯛,因為水質乾淨,魚體非常鮮艷整潔,與產於閩江口的自然不太一樣。)

多年以前,臺灣的汽油都是含鉛汽油,當時一項調查顯示,居住在大馬路旁、居住在巷弄的民眾,剪取頭髮檢驗後相比較,發現大馬路旁的居民,頭髮含鉛量較高,鉛來自於汽車排放含鉛的廢氣。最後鉛沉積在路面,被雨水沖入河中。當時政府委託國外公司檢驗淡水河的魚類、淤泥,發現含鉛量都很明顯,不敢公佈報告,卻也迅速要求中油改生產無鉛汽油,經過多年環境的自淨作用,淡水河的魚、淤泥應該不再含高濃度的鉛。但在臺灣經濟蓬勃發展,販售有鉛汽油的年代,前後二、三十年大家都曾經吃下很多含鉛魚。

 

曾經報載淡水河的底泥含砷,本人已忘記以前哪個單位調查的,當時似乎沒有公佈含砷量是多少單位,但含砷量是背景值的20倍是可以確定的,這是有趣的問題。淡水河含砷,是個很聳動的話題,但長達百餘公里的淡水河水系,所含的砷卻僅僅來自北投貴子坑溪溪水與底泥,並非工業污染,而是火山造成的,而且砷僅淤積在貴子坑溪與淡水河交界的關渡平原,以及更下游的淡水河河口。更重要的是砷汙染其來有自,唐山過臺灣就有了,到底有沒有吃死人?不知哪個單位有經費委請學者,就淡水、八里、三芝等居民,採取自告奮勇、長期食用當地漁產的民眾調查,看看身體哪個部位累積有毒的砷。但是淡水河汙染物質何其多,環境荷爾蒙、工業添加劑、重金屬等等,如何一一檢驗,將是主管機關未來的心腹大患。

0049.JPG  

(環河北路堤外碼頭,豐水期河水大致沒有太大的異味)

0050.JPG  

  (環河北路堤外碼頭,枯水期退潮時,底泥散發出惡味,很可能就是溯河鯔魚類的殺手。)  

 

近年來臺灣多數高汙染的傳產,若非外移,就是已無法經營,各種汙染排放物日漸減少,農藥日益強調迅速分解、無殘毒性,因此河水汙染的情況日漸改善,到了河川下游又受到海水稀釋,河口水質已經適合魚類棲息,而魚價因供需失調日益高漲,這也是漁民到河口捕魚,發覺魚肉味道還堪入口,漁產流入市場的原因。這種情形不只淡水河,臺灣中南部河口的魚類也都有同樣的背景,進入大家的肚子而不自知,而且隨著河水水質日益改善,適合漁撈的水域必隨之擴大,漁產必然日增,問題也隨之嚴重,在未來的一、二十年,直到河口水域變得澈底安全為止,髒水魚都將如影隨形,成為民眾吃魚的未爆彈。

0051.JPG  

 (淡水滬尾漁港旁的釣魚餵貓伯,長期釣髒水魚餵貓,貓兒好像都長的很好(攝影時有5隻離開畫面),貓兒是不是可以當有毒物質的檢體?)

汙染途徑與汙染物蓄積部位

 

臺灣光復初期的二十年,西南沿海地區民眾普遍使用地表懸浮水蓄積的井水,而罹患使雙腿腫脹發黑,最後得截肢的烏腳病,後來自來水日漸普及,烏腳病於是銷聲匿跡。當時表土所含的砷被懷疑與烏腳病有關,但在土壤含砷量高的地區,卻未在人體檢出砷,此一問題迄今還是懸案。淡水河的砷是否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,証諸前例還有得吵!含砷的魚能不能吃,會不會殘害人體,恐怕漁民要政府拿出學術報告來證明,因為不少蝦蟹自然而然本身就含有極微量的砷。而貴子坑溪的砷只怕會半永久地污染淡水河,屆時還是會引爆問題,不如現在趕緊研究調查。

 

臺灣虱目魚、吳郭魚的魚鱗,因為不含各種重金屬毒,所以非常適合製成膠原蛋白,製程簡單,產品品質好,而成為國際美妝用品原料的搶手貨。臺灣工業區密佈,理當處處有汙染,為何魚鱗如此安全?因為魚鱗屬於容易脫落、短時間再生的組織,每一條魚販賣前,魚鱗可能已經全部更新一次,所以不易蓄積重金屬,以及其他有害化學物質。而且這兩種魚生長快速,養殖時間短,不容易蓄積重金屬,顛覆人們以為汙水魚不能吃的邏輯。這也是魚飲社會企業選擇野生、成長期僅一年的鯖魚,製成多種口味,鼓勵人們多吃鯖魚的原因。

 

另有些重金屬則由水體透過魚鰓進入魚體,等魚游入乾淨的水質,則這些重金屬離子又逐漸擴散進入水體,魚體中重金屬的濃度減低,這種現象屬於大自然自淨作用的一環。其他如幅射性的磷、鍶等通常蓄積在骨骼,吃魚的時候如果不將魚骨頭嚼爛吞食,當然就不可能吸收這些幅射物質。多氯聯苯、戴奧辛蓄積在魚體脂肪內,特別是魚肚裡面的內臟,但吃魚的多數場合,內臟被掏掉,魚肉中所含的脂肪較少,所以多氯聯苯、戴奧辛在魚肉中的含量遠不及魚內臟。因此有些民眾宣稱一輩子都吃淡水河的魚,身體卻平安無病痛,應該與有毒物質蓄積的部位不同,有毒物質濃度差異甚大,吃魚卻僅吃魚肉有關。

 

但是主管機關則不管這麼多,只驗環境汙染的表面,例如:水質、底泥。只驗汙染區採樣,例如:魚、蝦、底生動物。也不管汙染途徑與有毒物質蓄積部位,只要驗出其中一樣有毒物質超標,就能禁止撈捕,這是主管機關的行政裁量權,不一定要多種有毒物質超標,或者一定得吃死人才能禁止撈捕,希望民眾多加配合,暫時視禁止捕漁的河口海域,如同魚類保護區,為將來安全食魚的海洋環境,提供更多的魚苗,同時要求政府做更詳細、長期的河水汙染監測與調查,讓將來淡水河流域、河口、鄰近海域的魚,具備更詳細的檢驗證據,告訴全民食用是安全的。

 

汙水與魚類生活史關係複雜

 

河水濁度與汙染程度並非一成不變的,乾季河水更髒,雨季髒河水受到稀釋,變得略微乾淨。夏季河水溫度太高、冬季河水溫度太低,骯髒、高溫、低溫的河水都迫使魚群離開河口,所以淡水河口多數的魚,只是短暫進入河口,並非長期、終其一生都棲息在淡水河最汙濁的河段中,所以能蓄積多少有毒物質,這恐怕很有疑問。當然本文也反對用一時的採樣就斷定河魚有毒或無毒。

 

很多讀者可能舉淡水河幾乎年年有大批烏魚死亡的例子,反駁筆者上一段的觀點;河水既然無毒,為何魚群還大量死亡?迄今關於淡水河大群烏魚的死亡事件,只有官方推測的說法,沒有正式調查報告,因為烏魚無法檢出任何致死毒物,官方推測可能河水缺氧,導致烏魚死亡,使這一說法增加許多可信度。筆者觀察多年的烏魚斃死事件,通常都發生在春、秋兩季。當河水開始轉為溫暖、寒冷,原本棲息在新店溪碧潭壩下方、大漢溪土城附近的烏魚群要返回海洋,途中不得不經過汙染較嚴重且缺氧的新店、大漢兩溪匯流後的淡水河段,於是魚群大量死亡。而烏魚抵抗缺氧水質的能力向來很差,養殖業者眾所周知。管理單位與其每年死魚撈到手軟,不如在即將發生死魚事件之前,趁水質還可以的時候,以人、船鏈結橫過水面,以竹竿拍打水面,或以大網橫跨水面,將魚群驅往大海,並於關渡橋下,以欄魚網阻止烏魚群在河水過於汙濁的月份上溯,凡此都能未雨綢繆,防範死魚事件於未然,並博得民眾肯定施政能力的掌聲,甚至發動放生功德團體、保育團體共襄盛舉。未來一、二十年死魚事件將成為常態,趕魚出海將是主管機關唯一的選擇。

淡水河烏魚.JPG  

 (淡水河死掉的烏魚)

很多釣友提供本人消息,說是淡水河釣獲的烏魚味道很好,但本人對這樣的訊息都持保留態度,魚兒味道好不代表沒有蓄積有毒物質。淡水河棲息的烏魚類大約有5~6種,有些是幼魚階段進入河裡。有些則在幼魚階段在附近海域棲息;近年來在基隆、宜蘭岸釣都發現這類小烏魚甚多,等成長到相當體型,等河水溫度適合再進入河裡,因此不屬於長期棲息在河口的魚類,能蓄積多少有害物質?多數烏魚啃食淤積在河床的有機底泥,但汙濁河口的底泥含硫化氫,烏魚類應該是不吃的,那又減低烏魚類蓄積有害物質的可能。本人觀察過斃死擱淺的烏魚,其口器並非啃食底泥的構造,再減低烏魚蓄積有害物質的可能。最令人虞慮者莫過於離開淡水河,體內可能蓄積有害物質的烏魚類,最後又往哪裡去了?是否進入沿海其他魚類的食物鏈,是應該委請學者標幟放流河口烏魚,累積長期的研究監測報告,給民眾安心的答案。

 0041.JPG  

(關渡平原沼澤區,底泥沉積多少有毒物質,需要仔細調查以昭公信。)

淡水河口另有常見的大眼海鰱,其只吃漂浮的廚餘食物碎屑,通常在大雨之後進入河口,上溯僅抵達基隆河與淡水河交匯段,水質略變差即逃之夭夭,所以不曾在死魚裡面發現本種。夏威夷海鰱對水質更敏感,目前僅僅是少量出現在關渡大橋以下的淡水河河口。若再早幾年,淡水河河口根本不見夏威夷海鰱的蹤跡,以夏威夷海鰱為水質污染指標魚種,則現在河水河大約已恢復到民國七十年初的水質清澈度。其他還有高級魚類灰鰭鯛,外觀類似黑鯛,釣友俗稱為黑牛,以前臺灣沿海非常稀有,淡水河河口也十分少見,近來則漸漸成為大宗,本種同樣非長期定住在河口內,卻是河水溫度,因熱島效應提高的最佳見證。黑鯛比較喜歡略低溫的河口水,因河口水溫太高,無法長期棲息在河口內,除冬季外,其他三季很難發現本種。同科的黃鰭鯛,俗稱赤鰭,對於汙濁河口水的耐受度最低,目前偶在靠近河口的海岸釣獲,民國六0年代,本種上溯可達關渡大橋與社子島,此即為汙濁水質變為優良的觀察指標。

0043.JPG  

(大眼海鰱察覺河水污濁即逃走,因此不易發現斃死魚屍)

 

 0020.JPG 

(夏威夷海鰱,也是河口鹹水域耐低度污染的指標魚種)

花身雞魚之一、二年魚在河口內,但因水質汙濁的關係,目前數量並不多,超過兩歲的魚漸漸離開河口,本魚普遍分布在西部、東北部各河口,近年來沿海大型魚的數量漸增,就是河口水域汙染改善的最好證明,本種幼魚棲息在汙濁的河口水域,等到變成四、五歲的老成魚,躍上海鮮餐廳當做高級魚,體內是否還有幼魚階段,在河口水域蓄積的有毒物質?這只是民眾不知魚類生態,不知到害怕,新聞還沒有炒爆,主管機關能不未雨綢繆嗎?同樣的問題,部分河口成長的烏魚幼魚,進入海洋之後,成為其他掠食性魚類的餌食,是不是有毒物質因此在食物鏈累積,本文不願搧風點火,以邏輯推理認定必然如此。幾年後人民對海洋環境知識大昌明,屆時主管機關來得及提出研究報告嗎?最後簡單說明淡水河河口撈捕的吳郭魚,一部分是上游沖下來的野生魚,一部分是放生魚,應該不是長期在河口成長、蓄積有害物質的可怕魚種。最後提醒大家,大漢溪、新店溪、基隆河段,觀察鯉魚棲息水域之下,就屬於烏魚會死亡的河段,驅趕烏魚出海,不妨參考這一重要的指標魚種。

 

展望美好的吃野生魚環境

 

淡水河的漁產潛藏量,大約等於一個雲林縣養殖業的總產量,總價則粗估多出五倍以上,因為野生魚向來比養殖魚美味,所以價值更高,在臺灣漁產日益匱乏的今天,瞻望未來滿足人們吃魚的基本需求,實在意義重大,堪稱雙北市最有意義的施政項目。如果加入附帶的觀光旅遊效益,則總產值還要再增加數倍,同時能增加數萬的就業人口,滿足中高年失業的民眾就業,這些職業類別都屬於不需要高學經歷的職位。而所需的經費並未如外傳的數百到近千億的經費。以台北市、新北市稅收之多,整治這條河川並帶來龐大的經濟、就業效益,實在不是難事。每逢選舉就浮出來的美麗淡水河,民眾應該用選票要求政治人物兌現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俗稱帕頭、黃順、春籽等多種名稱。全長達20 25公分者,大約需要3 4 年的生長期。類似的種類還有4 5 種,這些種類各自有不同的棲息海域。

本種主要棲息於臺灣西北部沿海,大約是新竹以北到里鄉一帶海域,淡水、三芝沿海也有少量漁產,與宜蘭縣出產的春籽不同種。棲息水深大約在10 20 公尺。每年4 6 月為主產期,8 9 月如果有颱風、豪雨之後,還會有較大型的魚出現在漁場,產量相對少。主要漁撈方式為拖網、圍網、定置網、延繩釣、竿釣。本種屬於季節性,還有相當資源量的白肉魚,鮮魚清理後急速冷凍、真空包保住美味,非常適合一般家庭烹煮。推估約3 4 歲魚才適合食用。

白帶魷口盤.JPG

 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y 17 Tue 2011 14:31
  • 象魚

臺灣岩石海岸未來最具潛力的藻食性野生永續、小型魚種。春初母魚產卵於沿岸的馬尾藻叢,魚苗在營養鹽豐富近河口的海域成長,拇指大的幼魚在夏初開始靠近海岸,此時魚苗稱為「咬銅仔」。大約到了秋末,體型即可達81台斤。滿兩歲體重可達341台斤,滿三年可達10甚至1台斤。臺灣近來河口污染改善,象魚幼苗的數量越來越多,因此已經能夠承受撈捕壓力,而成為永續魚種。象魚漁獲若冰鎮溫度不足,魚腹容易產生異味,故漳州人稱為臭肚魚。若冰鎮確實,入港即刻清理魚體放血,超低溫冰鎮則魚體無此海藻異味。本種主食海藻,屬於食物鏈較低階的魚種,魚體生長快速,因此無累積有害物質的疑慮。添加蔥、薑、蒜、辣椒等辛香料紅燒,最適合一般家庭食用。象魚背上的魚鰭有毒,但是其毒性不穩定,所以在低溫冷凍後其毒性已經有所破壞,不具毒性了,但是如果是新鮮的品嘗象魚則避免被背鰭刺到,症狀為刺痛和紅腫。

臭都魚.JPG  

 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紅目鰱的盛產期一年有兩次, 每年8 11 月產量最大,魚體較瘦、價錢便宜。每年2 4 月產量少,魚群渡冬期間,體內儲存脂肪,準備春天產卵,因此魚體很肥,價錢往往比之後的盛產期貴很多。紅目鰱白天棲息在1 200 公尺深處,通常由拖網捕獲。夜間浮到淺海,主要使用手釣、圍網捕獲。肥美高價的紅目鰱通常是不剝皮下鍋,經熱油、熱湯略為燙過, 即可用筷子將魚皮輕輕刮掀而下, 初次嘗試多能成功。如此烹調的紅目鰱最美味,魚皮泌出的鮮紅色魚油,也為魚料理增添光采。約4 5 歲的魚較適合食用。

大眼鯛.JPG  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臺灣魚市場,絕對沒有輻射魚

 

日本核災之後,諸多媒體預警臺灣魚市場的魚,可能受到輻射物質汙染,引起民眾恐慌。雖然相關單位在主要漁港檢查都未發現漁獲受汙染,但民眾還是不相信,而這也是民主國家,民眾不相信政府的常態。相關單位大動作檢驗漁獲,往往推波助瀾形成反效果。因此有必要針對輻射物質污染海洋的途徑,進而污染漁場、漁獲的可能,以及魚類生態的特性,採取理性說理的方式,平息民眾的恐慌。

 

漁場有沒有受到汙染

 

如果漁場受到輻射物質的汙染,當然棲息在其中的魚類,就可能受到汙染,然後受污染的魚就可能出現在臺灣的魚市場,相信多數民眾就根據如此簡單的邏輯,魔由心生引發恐慌。首先,日本核災發生在福島縣,距離臺灣約兩千公里。臺灣的漁船不可能前往福島沿海捕魚,當然這些魚就不可能出現在臺灣的魚市場。全世界看守自己經濟海域最緊密的美、日兩國,怎麼可能讓外國漁船進去偷抓魚?

 

福島發生核災,災區還曾下過短暫的雪,表示災區沿海的海水溫度還相當低,大約在攝氏1214度左右。受到核電廠外洩輻射物質污染低溫的沿岸海水,低溫海水比重較高,往外海擴散數十到百餘公里以後,漸漸下沉到太平洋中部,其大部分的海域,平均最深約五千公尺,因此這些沿岸海水不可能長期浮在海面上,必然沉到數百、數千公尺的深海中。而人類所撈捕的深海魚,除極少數可達八百公尺深,多數食用深海魚都棲息在四百公尺以內,之後就算有輻射物質持續污染不會消失,但這也僅僅污染日本的深海魚。

 

洋流會不會帶來污染

 

當然很多人擔心海水相通,這些沉到深海的輻射污染海水,會不會流到臺灣來,影響臺灣沿海漁場的魚類。先不談這些輻射物質,沉入世界最大洋的深處,輻射物質早已被稀釋到儀器檢驗不出來。如果污染海水要流到臺灣來,必然要像大氣系統有高空氣流傳送一樣。海洋海水的流動,主要靠洋流。發源於菲律賓海域,流經巴士海峽,沿著臺灣東部海域北上,由花蓮、宜蘭交界海域東轉,進入琉球群島,再一路北上抵達奄美群島、鹿兒島、東京灣、福島、岩手縣沿海,這一股全世界最大的溫暖海流,日本人稱為黑潮,國內學者稱為菲律賓暖流,南起菲律賓,終於福島、岩手縣災區,全長接近四千公里,到底福島污染水隨洋流要流多久,才可能抵達臺灣?

 

但是!黑潮的流向一直都是由南往北流,由菲律賓到日本,絕對不可能由低溫的福島海域流向臺灣,不然怎麼稱為溫暖洋流。事件發生時,正值冬末春初,黑潮大約只抵達鹿兒島一帶,使福島沿海幅射海水,順利流入太平洋深處,如果在夏天黑潮最旺盛期,幅射海水被迫近沿海的黑潮帶往更北的北海道,日本沿海漁場受污染必然更嚴重。黑潮沿著琉球、奄美群島流動,這些島鏈前後距離高達兩千公里,島鏈底下的海底深度淺,類似一道萬里長城,阻隔太平洋深處的海水向臺灣沿海流動,如果沉入深海的汙染海水向臺灣漁場逼近,必然被琉球群島擋住。琉球島民因為二戰被日本政府推入戰火,迄今怨恨未消,如果有污染海水流向琉球群島,最抓狂的絕對是琉球島民,但迄今他們沒有抗議怒吼聲,顯然輻射污染海水未抵琉球群島,那麼我們的漁場自然就更安全了!

掃描00012.jpg  

圖片來源:汪洋細語漫談 北方三島p52

出版社: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

 

 

輻射魚會不會跑來臺灣

 

魚類生態乍聽之下很深奧,若經由簡單的解說,也可以變得簡單易懂。人類主要的食用魚種都是淺海魚,淺海魚分為兩大類,其一成魚屬於定著性魚類,像是石斑魚、加臘魚等等,只能在淺海島嶼周圍活動,既無法潛深逃跑,也無法由甲島遊個幾十、幾百公里逃向乙島,所以福島受污染的海魚,不會游到琉球,再跑來臺灣。否則臺灣漁船為何要發展遠洋漁業,跑到別的國家抓魚,誤入他國領海被扣留、罰巨款!都在自己家門前海岸等魚入網不是更輕鬆省事?其二,沿海魚類有所謂的洄游魚,像是對人體健康最有益處,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胡麻鯖、鰺科小型野生魚,雖然不會太靠近沿岸,但隨著冬天水溫變冷,夏天水溫變暖,會在一個範圍數百公里海域活動,大約在基隆外海彭佳嶼到釣魚臺、琉球群島的久米山一帶活動,沒有本事一口氣來回游幾千多公里,跑去福岡受污染,再回到彭佳嶼漁場被捕獲,送到魚市場給人吃,更何況多數的洄游魚,都被動隨洋流漂行省力氣,逆流回到彭佳嶼漁場更是絕對不可能。

野生小型於竹筴.JPG    

 (大量撈捕的竹筴魚永續魚種,大約24個月大即可食用,不可能累積太多輻射物質)

深海魚類棲息於深海,但生態本質如同淺海魚類,有些屬於定住魚類,例如:魚市場常見的赤棕、馬頭。這些魚因為沒有強大的游泳能力,只能乖乖地定住在海底較多礁石的底部,所以漁夫代代傳承,都知道那些魚多出現在哪些固定位置,不然茫茫大海魚兒在哪裡?另外還有隨洋流緩慢漂流的白帶、紅目鰱、瓜子鯧,但同樣的也沒有強大的游泳能力,無法逆著黑潮洋流由日本游向臺灣的漁場,所以日本輻射物質入海以後,絕對不可能有日本輻射魚游到臺灣沿海漁場,臺灣沿海漁場更不可能有輻射魚。

0044.JPG  

 (紅目鰱主要在臺灣東北部沿海與東海南部之間洄游,幾乎不可能染幅射。)

輻射物質在食物鏈累積

深海石狗公.JPG  

 (深海石狗公成長十分緩慢,夠大能吃的於累積輻射物質,也是幾十年以後的事)

0046.JPG  

(赤鯮需要45歲才能供食用,從食物鏈累積輻射物質,那也是幾年以後的事)

最後可能有人擔心,輻射物質受到海洋稀釋以後,往全球海域擴散,即使儀器檢驗不出來的極微量,經過食物鏈累積以後,濃度慢慢增加,最後也會變成輻射魚,這雖然在學理上說得通,若有可能發生,也僅會發生在福島附近的海域,臺灣附近漁場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。若退一萬步講,蝦米吃浮游生物,小魚吃蝦米、大魚吃小魚,輻射物質在食物鏈慢慢累積,終於產生輻射魚。若能多瞭解臺灣小型野生永續魚類的生長情形,大概要擔心的問題,也是好幾年以後的事了。赤棕、白帶、紅目鰱、瓜子鯧等魚類大約都需要45年,才能長大到適合市場販賣,所以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,陸續蓄積輻射物質,以至於魚肉不能安全食用,那也得等45年以後,再檢驗魚體有沒有輻射物質。目前市場上的魚,都不是核災之後一夜間就長大到可以販賣,甚至很多冷凍魚都是核災前就撈捕超低溫冷凍的。如果真的擔心魚肉含輻射物質,過幾年再好好檢驗吧!(本文部份改寫至自,中國廣播公司名廚吳恩文41911時主持,快樂廚房的訪談內容。)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4月初新聞報導指稱:因為民眾擔心海洋魚類受到日本核災輻射物質的污染,紛紛排斥海產魚類,改吃養殖魚,各種養殖魚類如吳郭魚、虱目魚紛紛漲價,其中以虱目魚漲到歷史最高點,每台斤高達96元。

 

靜心思考常能找出簡單的真理

 

曾經有位任職於農會的老職員朋友對我說,要吃青菜不要吃最貴的,要吃盛產到沒人要的青菜最安全。菜價太便宜,農民不可能倒貼錢噴灑農藥,所以沒有農藥殘留的問題。應時剛出產的菜價高,農藥幾乎都超標,農民除了擔心蟲咬痕影響賣相之外,因為價錢好市場搶手,農民不會等噴藥後過安全期再採收,大都提前搶收換鈔票,所以農藥往往尚未完全分解,有用藥殘留的問題。這一陣子養殖魚價飛驣,會不會跟菜農一樣,猛下藥保證魚兒無恙長大?

 

今年是臺灣四十餘年來最冷的冬天,以往冬天寒流來襲,都有虱目魚大量凍死的消息見報。很奇怪!今年上帝大發慈悲,最冷的寒冬,竟然沒有一條虱目魚凍死?原來背後的上帝是祖國大量購買臺灣的虱目魚,所以魚價如金,自然不能凍死半條魚。是啊!我就很納悶!以前年輕的時候,很悲天憫人,總是很關心「田水冷霜霜」的養殖戶。年年新聞報導虱目魚凍死!不免為他們心酸。氣象單位每逢寒流來襲,總會千萬提醒養殖戶要注意防寒害。多少水產研究單位學者專家忙白了頭髮,一再發明深水養殖法、深層溫暖地下水挹注法、阻隔冷風法等等,幾乎每篇論文必看,再三拜讀,總覺虱目魚實在不該再凍死,但年年還是虱目魚大量死亡。難道學者果真都躲在象牙塔?閉門造車都搞些花拳繡腿把式?現在恍然大悟,原來「背後上帝的手」才能掌握全局,凡夫俗子不敵上帝!

0045.JPG  

(養殖業造成土地鹽化、地層下陷,短時間看不見的經濟損失,遠大於本業獲利。)

 

虱目魚因為外銷中國獲利甚大,以至於養殖戶為確保契約供應量而惜售。等了幾百年;鄭成功入臺,臺灣已有虱目魚養殖業,現在終於碰到「大船入港」,想要獲利無可厚非,一時供需失衡,明年再求改進就是了。以上就是虱目魚價飛驣的主因,實在沒有必要以訛傳訛,踩著臺灣漁業的大體,推波助瀾訛傳日本輻射物質污染臺灣漁場。古語道:「錢只兩戈,殘害多少英雄。窮只一穴,埋沒多少好漢。」希望大家以此古諺為鑑,經商牟利,權謀適可而止。

 

一場災難正在天價虱目魚後醞釀

 

也許應該在此提醒養殖業者,虱目魚價如金,恐怕只是曇花一現,上帝正在醞釀甚麼想法,凡夫俗子只能猜測,希望不是不幸言中才好!聯合國農糧組織FOA老早相中臺灣的虱目魚養殖業,希望讓味道像海水魚的虱目魚,成為東南亞國協的主要養殖魚種,避免當地人民濫捕珊瑚礁魚類,為保護珊瑚礁生態永續盡力。虱目魚養殖於不能受到工程破壞,除此而外卻又無經濟價值的感潮帶灘塗地,飼料使用米糠、豆餅等農業下腳料,來源絕無問題又便宜。東南亞地區無寒害,養殖設備非常便宜,技術層次也很低等等,魚成長迅速不需用藥,無一不是東協國家最理想的食用魚養殖業。

 

但是!虱目魚苗僅出產於臺灣西南沿海,FOA並不想從天然環境捕捉魚苗,以免連帶危害生態,也曾經向臺灣尋求技術援助,後續如何本文不甚了解。臺灣屏東在約二十餘年前,曾經有位小學未畢業的養殖業者,大名好像稱為林獻堂!很抱歉時間太久記不得了!專心二十餘年,在池中養殖虱目魚的成魚,體長高達一公尺多,二十幾台斤重,天天下池與成魚游泳,成魚習慣與人相處,生產時才不會緊迫而死。於是他曾經有一次、唯一一次解開虱目魚產卵的謎團,孵出大量的魚苗。相信在跨國的學者助陣下,虱目魚苗繁殖技術應該不難解破,更何況有成功的先例可供參考。不知FOA在東協推廣虱目魚的進程如何?是不是還在持續?若解開魚苗繁殖關鍵的最後一哩路,在東協大力推廣虱目魚養殖,臺灣的虱目魚養殖業必然走到歷史的盡頭,若想趁此魚價如金之際,再擴大虱目魚養殖規模,請多留意FOA在東協推廣虱目魚到了什麼程度,以免一夜之間血本全無!(本文部份改寫至自,中國廣播公司名廚吳恩文41911時主持,快樂廚房的訪談內容。)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日本核災之後的最近,有人口出狂言說是市場上的魚,都是吃死人肉,大聲疾呼民眾不要吃魚。關於這樣的言論,不免讓人懷疑放話者背後的政治動機,是不是虱目魚魚價飛騰?或市場上的魚可能受到輻射物質污染,民眾擔心沒魚吃人心惶惶,有關單位卻沒能說出一篇道理,平息大家的疑惑。於是有政治動機的人「以謠止謠」,企圖鋸箭療傷不無可能。不過很抱歉,因為最近事情忙,沒能及時提供相關資訊,讓大家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。

 

魚類食性多數特化而具備專一性

 

研究魚類,除了分辨魚類的種類以外,大家可能還會關心產期,滋味如何,最後當然要了解魚類都吃些甚麼食物,尤其後者,喜歡飼養觀賞魚的都知道,而為不同的。魚種,特別挑選不一樣的食物。如果是雜食性的,可能會挑錦鯉飼料,餵體型小的魚種,選顆粒較小的錦鯉飼料,反之就挑顆粒較大的。有些嬌貴的魚可能專吃小蝦、水生昆蟲,則投與真空乾燥的紅蟲,這種飼料主要成份分為兩種,一是中度腐水底泥滋生的顫蚓,或稱絲蚯蚓,閩南話稱為「出」。另一種則為人工飼養搖蚊的幼蟲,閩南話稱為「紅筋蟲」。如果屬於大型掠食魚類,則吃活蝦、活生生的小魚,例如紅龍魚即是其中的代表。以其他大小魚為食物者稱為掠食魚類,但坊間的電視節目、文章報導,十有八九譯錯或用錯,誤稱為獵食魚類,就不難想像身處海島的臺灣民眾,即使漁業、養殖業技術執世界之牛耳,飼養觀賞魚早已成為全民運動,垂釣更是休閒活動的主流,海鮮更是高檔饗宴,但普遍的民眾魚類常識貧乏,所以才會有魚吃人肉的笑話搏君一笑。

 

0058.JPG  

(附著在刺河豚吸血的原始甲殼動物等腳類,專門吃腐肉的魚蝨大概就長這樣子。)

以臺灣市場常見的魚而言,例如最具環保、健康概念的小型野生魚的胡麻鯖、小型鰺科魚類而言,主要的食物是浮游生物,以及少部份小蝦、小魚苗,根本不會吃人肉。再以市場上的常見的馬頭魚、赤棕而言,棲息於深海100300公尺處,人體死亡後,腐爛到完全沉入海底,需要幾個月的時間,期間有原始軟甲綱等腳類的動物,漁民俗稱為「魚蝨」外觀類似海岸常見的海蟑螂,會迅速將人肉噬淨,即使多數的魚有機會覓食的傾向,看見什麼就吃甚麼,但魚蝨顯然效率迅速很多。有時船釣、磯釣使用魚肉餌,碰到那些等腳類,釣餌沉到海底,一、二分鐘就被吃光。海洋生物術業有專攻,專吃死肉的,手腳一定很快,輪不到馬頭、赤棕吃死人肉。至於白帶更不用說了,他專門吃活餌,雖然也會吃死魚肉,但請找幾個釣白帶稍有經驗的釣友問看看,看白帶魚怎麼挑新鮮的魚肉吃。菜市場買的秋刀魚當餌,保證白帶魚不會上鉤。所以釣友常用當餌白帶不上鉤,調侃魚不新鮮。釣餌專用的秋刀魚都是剛進口的,血液還鮮紅的,遠比菜市場的新鮮。不過大家不要心理不平衡,當釣餌的秋刀魚多屬體型89寸的小型魚。那麼請大家用常識想一想,這樣的白帶魚會不會吃腐爛發臭的人肉?

 0056.JPG  

(白帶魚雖然牙齒銳利,卻只吃新鮮、活餌,不吃死人肉)

罹難者大體漂浮海域遠離臺灣

 

福島、岩手縣罹難者遺體在太平洋中部漂流,漂流海域遠離臺灣將近兩千公里,而許多魚類屬於特定小範圍海域洄游性,或者特定小範圍海域底棲性。前者例如胡麻鯖、小型鰺科魚類,多數在基隆外海、彭佳嶼東邊,大約離臺灣100150公里,往東約數百公里的範圍洄游,距離災區還有一千多公里,食性屬於浮游生物食性,根本不可能吃到人肉。因為胡麻鯖、小型鰺科魚類數量非常多,所以有專門吃這些魚的灰鯖鮫,這種沙魚是南方澳出產沙魚的大宗,因為遠離災區,又具備嗜食胡麻鯖、小型鰺科魚類的專一性,所以不可能吃到罹難者的大體。之後大體隨大批漂流物往美國漂,更加遠離臺灣的漁場。鼬鮫、大白沙原本屬於離岸很遠、外洋性的沙魚,發現大體後必尾隨飽食,但這些外洋性沙魚行動飄忽,出現在臺灣遠洋漁船的機會十分渺小。

 0054.JPG  

(星貂鮫屬於常見底生動物食性的沙魚;並不是沙魚都吃人肉或腐食性。)

至於罹難者大體漂浮的海域底下,確實都出產馬頭、赤棕、白帶,但那些漁場遠離臺灣一千多公里,馬頭、赤棕多數在海底一小片區域活動,就算吃到大體,那些魚出產在日本的沿岸漁場,如果抓到這些魚,並不會賣到臺灣來。白帶魚雖然也會洄游,範圍遠比胡麻鯖小很多,同樣距離臺灣一千多公里,就算吃了人肉游到臺灣,大約需要連續游泳幾個月,這極不可能,所以也不可能出現在臺灣沿海漁場,臺灣漁船不可能跑一千多公里,到日本的漁場抓魚,先不提被日本自衛隊逮到,大家怕再有海嘯吞沒船隻。若真的不怕死抓到魚運回臺灣,分攤油錢,白帶魚會比黑鮪魚還要貴,而且鮮度大有問題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連同包裝袋,將凍成冰塊的斑節蝦放入洗菜水中浸泡,約30分鐘即可完全退冰,取出蝦子備用。將蝦體腹面朝上,以利刃切入蝦體腹部約3mm深,切痕平均分布約15刀左右。如此煮熟的蝦體較平直、美觀,容易擺盤,蝦肉也較軟韌。以下介紹的烹調法,也適合高品質養殖無土味、飼料味的白蝦。但因養殖蝦蝦體小,必須縮短退冰、烹調的時間。

IMG_0816.JPG 

IMG_0823.JPG 

 

 

 

切少許去皮薑末,蒜末,以及少許鹽巴灑在蝦子身上,覆上保潔膜,中火蒸1520分鐘。或者覆上鋁箔,烤箱150度烤1215分鐘。生薑去皮,可避免蝦肉產生土味。蒸、烤太過火,蝦肉變硬,特別是野生的蝦肉好像土雞肉,加熱時間太長肉變硬。佐料醬油調法分三種。一.磨少許蘿蔔末調醬油,用蘿蔔汁減少醬油太濃烈的發酵味,再加一點點白醋;有加醋吃起來無醋味,讓蝦肉的鮮味更突出。二.直接用市售的軟管包裝山葵醬調醬油。三.用少許薑絲、蒜末調醬油,再加一點點蒸蝦流出的原汁,降低醬油的發酵味,避免太鹹、以及醬油發酵味干擾蝦肉原味。

 

IMG_0817.JPG 

 

IMG_0826.JPG

 

蝦體退冰、刀工切法如文章開頭所述。漁家吃法頗為粗獷,卻另有一番他種料理法難得的原味。最好採用低價鐵鍋,以免燒壞鍋子。烘乾鍋子,一邊灑鹽在鍋底,一邊將蝦子整齊排列壓住鹽。鹽只是用於避免蝦殼太過燒焦,份量略多無妨,又因燒烤時間短,蝦殼阻隔鹽,蝦肉並不會太鹹。蝦子排好後,先用大火燒鍋子約2分鐘,將鍋子烤熱,然後轉小火約6分鐘,旋轉鍋子使蝦體均勻受熱,將蝦肉燜熟,視烹烤的蝦子數量多寡調整燜烤時間,最後起鍋前,再轉大火使蝦殼略為燒焦,如此營造好像碳烤的料理味道。漁家吃法在起鍋前,會在蝦體上面淋豬油,使鍋中散發豬油香再起鍋,提升蝦子的風味。一般家庭可淋橄欖油、鮮奶油代替豬油增加風味。

 

若蝦子已退冰,臨時有事不能煮吃,如果在一、兩天內直接冷藏即可,若時間超過還是放冷凍。但因超低溫真空包冷凍蝦無添加保存劑,所以退冰半天後,蝦殼漸漸變黑很難看,卻不影響鮮味。此情況只好剝蝦仁做料理。留意蝦頭內的蝦黃多不多,有否濃烈的阿摩尼亞味道,如果沒有以尖筷子挖出,調入以下將要製備的蛋汁中。蝦仁用片刀刀背,剁切成大拇指長度1/2的大丁,再用刀輕拍一下。刀背剁、刀拍將蝦肉斷筋,使蝦肉更軟嫩,卻不需要使用其他化學藥品,調整野生蝦肉的軟嫩度。若使用一般雞蛋不需要調水,使用高品質的有機蛋,必須依兩顆雞蛋,調半個雞蛋殼的水分,將蛋汁連同蝦黃打勻,使煮出來的蛋花不會太硬。半斤蝦子需要23顆雞蛋,蛋汁用於吸收蝦仁泌出來的鮮汁,千萬不可省。油鍋用大火,將適量的蔥花、薑末、蒜末、辣椒、鹽與蝦仁爆炒兩下轉小火,淋下蛋汁轉小火,將蛋汁燜熟即可上桌。若蝦肉再一次冷凍退冰,肉質可能會變得粉粉的,則蛋汁就不需要調水,蝦肉斷不斷筋也無所謂。

 

更像大廚的煮法如下:蝦肉只加一半份量的鹽爆炒,之後手續相同,將起鍋之前,事先備妥的蔥花、薑末、蒜末、辣椒末,另鍋先將辣椒末入油鍋爆的即將變香;火候很重要,再加入蔥花、薑末、蒜末轉小火略炒,使其散發五分熟的衝味,再平鋪於盤中已熟的蝦仁蛋汁面上,然後上桌即刻食用。此煮法維持蝦肉的軟嫩,以及蔥花、蒜末等的衝味,還有辣椒的爆香味,甚至還要注意衝味不能給蝦仁蛋汁給燙熟了,所以對廚師而言是很討厭的一道煮法,先學怎麼掌控蔥花、蒜末等的衝味,另一段的蝦仁蛋汁就容易多了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,委託休閒漁業發展協會出版的《汪洋細語漫談北方三島》,已於近日內印刷完成,全書120頁彩色雪銅紙精印,內容約38.000字,圖片約180張,多數島嶼風景照片,均屬第一次公開在國人面前。全書分五大章,主要介紹位於臺灣島北端,鄰近基隆市外海數十公里的北方三島,分別為花瓶嶼、棉花嶼、彭佳嶼。此三島已劃歸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管轄,主管機關正研擬未來開放觀光。此書之出版,主要介紹這三座島的地理位置、自然人文風貌,以及將來開放觀光,民眾感到陌生的荒島旅遊,可能需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。

 

本書由李嘉亮、左承偉、何立德共著,圖片除三位撰稿人拍攝之外,另有多人提供。全書訂價250元。以下有兩個展售處可供選購:國家書店松江門市,臺北市松江路2091樓,電話:0225180207。五南文化廣場,臺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,電話:0422260330。因書籍才剛剛印出來,可能還需要若干作業時間,門市才可能購得,請打算購書的民眾先電話洽詢,或靜待十數日再前去購買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