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生兩字的意思似乎再淺顯不過了,長在大自然環境的魚就是野生魚,此主要希望有別於養殖魚。臺灣養殖魚品質有越來越好的趨勢,但是養殖的用水污染、土地污染、飼料污染、用藥殘留、通路污染等等,常常困擾著消費者,逼迫消費者更加注重魚類的食物安全問題。原本養殖品質低於無毒認證,無毒低於有機認證,有機低於自然野生,如今消費者進一步懷疑野生魚類來自污染的海域,質疑野生魚不安全。野生魚固然有來自污染的海域,但是魚飲社會企業所挑選的商品魚種,除了少部份白帶魚、盤仔魚以外,都屬於近海魚種,大大遠離沿海魚種可能受到汙染的虞慮。

 

沿著海岸12海浬以內的海域稱為沿海,或者沿岸。12海浬以外、200海浬以內的海域,稱為近海漁業。就算部分沿海漁場的部份季節,確實會出產白帶、盤仔,但是魚飲社會企業大部分的白帶、盤仔魚來自沿岸12海浬以外,主要就是希望商品不是來自沿岸可能有污染虞慮的海域。12海浬以外、200海浬以內的近海漁場,受到洋流的沖刷,幾乎不可能有汙染,所以相關商品如竹筴、鯖魚類,都非常安全,政府法令規定,相關魚產只需要檢驗生菌數、游離氨氮,確保魚產的新鮮即可,其他各種有害污染物質、重金屬完全不需要檢驗,一方面就是海域沒有污染,另一方面就是「小型」魚種年齡短,沒機會累積有害毒物。竹筴、鯖魚類常作為養殖石斑、海鱺的飼料,如果飼料不安全,大型養殖魚一定更恐怖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臺灣的丁香小魚干、小管等,確實長不大,體型細小即可供食用。一般而言,完整的魚的體重,大約要150350公克,消費者才不覺得魚小、沒肉。這就是「小型」兩字的關鍵處:魚體不能太小,也不希望魚太大。魚太小,尚未生活史的第一次繁殖,把牠吃掉了,牠可能就會絕跡,同理在魚體較大的魚,比方說生魚片的旗魚,要100公斤以上才會繁殖,7080公斤就覺得滿大的被捕抓吃掉,牠還沒來得及進行第一次繁殖,海裡面就沒有魚苗,以後旗魚就越來越少。所以臺灣小型魚的定義大致如下:約25年性成熟,進行生活史的第一次產卵,再捕抓食用。依據此原理審視臺灣目前撈捕的魚,挑選後摘錄於這張摺頁,均屬於小型魚種。大型魚種如鰹魚、鮪魚、旗魚產量急速減少,不屬於魚飲社會企業推廣食用的魚種。

 

小型魚生活使較短,在自然環境中相對累積毒物的時間也短,因此幾乎沒有累積有毒物質的可能。反觀市面上常見的扁鱈大約4060歲、圓鱈約80100歲才能夠大供食用,累積有毒物質的可能性較高,不需要特別推廣。這兩種食用魚,與旗魚、鮪魚相同,都面臨來不及長大,漸漸不敷人類食用的窘境。所以「小型」兩字,除了有體型小的意思,也有年齡較低的意義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達姆彈是英國侵略印度末期,已無力鎮壓反抗運動,被迫採取的極端手段。在印度地名:達姆的地方生產而得名。1%的砷熔合99%的鉛,製成有毒的裸鉛彈頭,射入人體後彈頭未取出;醫藥缺乏處,傷患體內彈頭多數不曾取出,則患者受砷化鉛劇毒影響,全身浮腫發黑,最遲一個月中毒身亡,後為國際公約全面禁止,已近百年無國家生產,所以新聞報導指稱的達姆彈;該不是幫黑道嚇唬執法員警?而且那些子彈不是新聞所謂的達姆彈。

 

其次,彈頭前端中空、有深圓孔的彈頭,目前多用在小口徑獵槍,近距離射擊大獵物專用。射入獵物因彈頭不夠尖,碰到獵物肌肉強大的阻力,彈頭嚴重變形如鈕扣香菇狀,導致獵物淺表面肌肉產生大傷口、大量失血迅速死亡;小槍轟倒大獵物。國民黨軍隊抗戰中、後期,普遍運用子彈彈頭反裝、彈頭尖自行加工磨鈍使鉛蕊裸出,軍官都要求士兵,每人至少準備一發。國軍常面臨子彈打光,日軍衝鋒入國軍陣地肉搏戰,日軍在小學五、六級,必學劈刺(銃劍術)兩年,因此國軍劈刺功夫遠不及日軍,入侵陣地日軍還有充足的彈藥火力!因此常常大敗陣地被奪。所以才有大刀隊的產生,沒有大刀隊的國軍隊伍,每個人都保留至少一發鈍尖彈、反裝彈,等日軍靠近,一發命中,中彈者大出血必死無疑,不然就是斷手、斷腳,嚇得近戰日軍屁滾尿流,而屢屢退敵鞏固陣地,國軍特稱此為「飛刺刀」。

 

步槍制式尖彈頭近距離命中人體,除非打中主動脈、臟器、中樞神經(腦),或者人體大塊骨骼彈頭爆裂造成大傷口,否則就如電影戰爭情節,英雄身中數槍仍然奮戰不死。國軍經常補給不上沒子彈,卻以此成功嚇阻日軍近戰屠殺、佔領陣地,以至於抗戰中後期,日軍再也不敢奪取國軍陣地,根本搞不清國軍是不是真的沒子彈,輕率逼近陣地屢有重大傷亡,不敢輕信我方陣地槍聲稀疏、子彈將盡,發動陣地爭奪戰,最終所有全面的大攻勢均敗退,一顆彈頭簡單加工,抱定死守陣地的決心,竟是抗戰勝利的大功臣!國防部是不是保密到家?是否諸多抗日名將功勳因此蒙塵?不告訴電視劇這樣演,所以抗日劇沒啥「梗」!

IMG_1821.JPG  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1.12.09出版的新書,書名:完全圖解登山聖經。遠足出版公司出版,地址: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108-36樓,李嘉亮、邢正康先生合著。全書採用大開本:寬18.3公分、高25.7公分、厚達1.7公分,全彩雪銅精印,壓線平裝。內容288頁,內文高達11萬餘字、圖片將近500幅、插圖表格27個,完整完備的初學登山基本概念、理論、技巧、訓練、安全守則與基本創傷急救等等通通收納,說得上是臺灣登山出版史上,最完備、最經典、最有系統,編輯最精美、圖片攝影最華麗,最針對臺灣登山現況,全部由臺灣人執筆攝影的經典登山入門書。本書定價:680元。首刷特價499元,全省各大書局、統一超商均有出售。請讀者特別留意:首刷特價數量有限,賣完恢復原定價,請保握時間儘速購買。

 

本書榮獲多位登山界先進、專家、學者等知名人士熱誠推薦,在登山界默默無名的筆者,寫這種專業書,能榮獲各界的肯定,無疑是榮耀,也是該書內容最佳的肯定。推薦人姓氏按照筆畫多寡順序,敬列如下:李偉文(牙醫師、作家、環保志工)。林正常(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運動研究所所長)。連志展(臺灣生態登山學校創辦人)。陳建志(臺北市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所長)。陳慶章(中華民國健行登山協會理事長)。葉世文(行政院內政部營建署署長)。葉金川(慈濟大學公衛系兼任教授)。黎經雄(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理事長)。

 

《完全圖解登山聖經》出書感言:

 

這本書粗稿大約在五年前,筆者以飛快的速度半年內完成,幾年間多次細部修改,幾經坡折,終於遠足出版社,打算新開一個足跡叢書系列,以這本書當作第一本主打………。

 

跳階寫登山書說分明:

 

李嘉亮部落格的讀友們,可能很好奇,他不都是寫魚類生態保育、永續的文章,寫登山書不是跳階跳太厲害?在此敬告讀者,學問之道與魚類資源一樣都需要永續。寫釣魚文章的漫長經歷,自己不斷充實相關學問,除了永續自己的知識以外,不斷將各種生態知識、魚類分類、生理等等太多科學知識加入釣魚活動,剛開始很多讀者抱怨寫太深了,現在可以跟各位講,這就是科學普及(科普)教育,不是有很多台灣人自稱釣魚專家;沒有廣泛深入的釣魚科普,怎稱專家?科普教育正是政府花大錢卻一直成效不彰的全民教育,本人糊裡糊塗投入半生青春、孤軍奮度,總算交出成績單。登山書正是科普教育其中的一環,若用龐大的釣魚科普教育體系為基礎,寫一本入門登山書,應該游刃有餘吧!反過來說,要為登山建立全面的科普,則螞蟻撼大樹,下輩子吧!筆者深藏心中的發願,為登山寫一本入門書,已歷經三十餘年,至此內心如釋重擔。因為!搬運大量的釣魚用具走遠路,其實跟登山相差不多。

 

本人為了寫釣魚書,不但將釣魚間接關係的各種養殖、觀賞魚、潛水等相關書籍購買閱讀一堆,其他稍微抓住邊的露營、登山、狩獵、刀劍、工具刀、鍛冶、金屬材料、複合材料、工具機等書籍,也是購買閱讀一堆,所以近期要推出合著第二本《完全圖解溯溪聖經》,大家不要嚇一跳。本人的很多專業知識,您想都想不到的行業在臺灣的專家,也有機會被我嚇一跳!槍械、狩獵是筆者比較登山稍微不專業的另一個項目,但也是買一堆書、閱讀資歷超過40年。例如:社會新聞常有:「黑道份子攜帶制式槍枝,彈夾內有數顆彈頭前端中空、殺傷力極強的達姆彈………嚇壞當時在場的員警!」

IMG_1854.JPG  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新北市淡水鎮真理街有處三級古蹟小白宮,201111中旬順路經過,發現古蹟房舍後面小山坡綠地,地面留下幾個大圓坑,只因與義工培訓的學員拌嘴抬槓,突然悟到臺灣防洪治水隱藏的大問題。我不知該古蹟的來歷,也不情願找資料求證;太費力氣!老是記些死資料數據幹嘛!讀萬卷書、行萬里路,不是真正要走斷腿,而是要在實地印證的漫長旅途多思考!懂吧?不是要背書!

 

小白宮後面的圓坑到底幹嘛:

 

當下問了義工學員,學員說景觀好看吧?然後就沒答案了。標準沒有創造力的臺灣學生都是如此。我立刻提出幾個答案:偷工減料沒填平、二戰美軍轟炸彈坑、自衛戰鬥散兵坑、老樹死掉樹根腐盡留下的坑、給貓狗玩耍捉迷藏、防盜的坑洞讓小偷跌斷腿等等,一共六個答案,學員選來選去莫衷一是。不久我建議複選,學員更糊塗了,有六個答案都選的,他們說每個答案都很好,難怪古蹟維護單位都沒給他填平,算是臺灣修復古蹟的少見例子;會不會坐實偷工減料的指控?我說這一題在考卷上沒有答案。如果有的話就是第七:以上皆非。他們受正規背誦教育至少十六年,沒有考思考題的經驗,所以不會答題。

 

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蓋小白宮的是誰。但當時我很篤定的說,那位工程師一定去過印度,將印度人蓄積雨水、挹注地下水的蓄水坑偉大發明帶到臺灣來,我還振振有辭補上一句,淡水舊地名滬尾,是閩南話「雨尾」的意思,西南風的西北雨被大屯山脈所阻擋,淡水變成背風面,雨下不來,而有「雨尾」的意思,閩南話雨、滬同音,請參考拙著《臺灣漁小百科》貓頭鷹出版社,電子版。為缺夏季雨的淡水未雨綢繆,所以屋後草地留下蓄積雨水的蓄水坑。

 

臺灣很多大政策都是大謊言:

 

基隆河截彎取直,發生在我二十餘歲,開始思考寫釣魚文章。記得報紙上學者正反兩派論戰,聚焦到底原來的彎河道,還是新的直河道洩洪、滯洪能力比較強,當時實在看的「霧煞煞」,事後證明這是烏賊戰,要不就是學者也沒能懂得全部。後來基隆河上游各公路網、社區、農地的排水溝渠設施越來越密佈、發達,雨水超過以往數倍的速度注入基隆河,造成基隆河宣洩不了汐止大淹水,被迫開挖圓山子分洪道,混濁的基隆河洪水,排入東北角海域。此時新聞自由了,反對的學者主張混濁的洪水,必將葬送東北海域生態。這一部分現在已經證實,臺灣最精華的東北角海洋生態景觀已經慘兮兮。當時另有學者提出圓山子分洪隧道裡面要加蓋道路,紓解臺北基隆間的交通,增加分洪隧道效益,但沒人鳥他。最後大家都忽略了;應該有學者提出,筆者可能忘了,基隆河洪水對於淡水河的重要生態功能。現在您知道基隆河岸的黃金地皮怎麼來的!

 

基隆河洪水灌入淡水河,洪水沖過淡水河河床,一直扮演疏濬淡水河的角色,使河床不會淤積,洪水沖走河床淤積的有害物質,最後宣洩分散於大海中。如此,怎有淡水河魚類蓄積有毒物質的問題;本部落格之前另有文章探討。一旦基隆河的河水全部往東北海域破壞生態,淡水河的洪峰流量大量降低,沖刷能力減低,不但河川淤積,現在勢必要花幾百億的代價,澈底疏濬淡水河,那又是錢坑、很難用人為施工做得好,挖太深海水倒灌怎麼辦?挖太淺沒效果,年年都要挖!而且也不能不挖。當然!當初基隆河沒整治好的問題留下來,後面的執政者等著挨轟!人家整治完成二十年都沒事啊?怎麼能怪前前前任!

 

圓山子分洪閘門,應該沒有分段泄洪的能力,因為臺灣的技術做不來,預算規模就限制它,何況公務人員要學會操作有自由心證,視洪水量宣洩多少水進入東北海域,既避免過度破壞生態,又要保留沖刷淡水河河床的洪水量,確實是高難度的問題,公務人員背書出身,哪有創造力!編預算的高官、審預算的民代都有同樣的問題。臺灣的標案為何不能先審規格、技術、機具、效能等等,先提研究規劃案,再來編預算!美國人的前瞻性科技研發案,都是這樣標的!

 

長期思考問題就會變專家:

 

大約十年前,因為關心溯溪活動安全,參考很多日本的相關書籍,發現日文溯溪書籍記載:溪流地形、地質、植被、坡度等等,都影響洪水宣洩進入溪流的時間,舉其中最簡單的例子,23度的山坡地雜木林,開發成為住宅區,因為房舍都有很好的排水設施,房屋周圍有排水溝,所以同樣面積的土地,雜木林變成住宅區之後,宣洩雨水的速度大約增加5倍,也就是說下在雜木林變住宅區的雨水,一小時雨量原本20公釐,現在變100公釐等級的流量進入溪流。各位注意到了沒?氣象局更改豪雨等級了,為甚麼?水土保持局,提出滯洪池概念了,為甚麼?就是我那一篇文章的緣故,原來他們終於發覺,例如:八掌溪事件。這幾十年來,臺灣山區的溝渠排水設施越來越好,森林變旱田,房舍越蓋越多,其實只要小學畢業,不需要碩博士,只要會算比例尺,拿起直尺量地圖算面積,有多少森林變成旱田,宣洩雨水的速度增加幾倍,旱田變住宅,宣洩雨水增加幾倍,這竟是洪水越治、災情越慘重的真相。那一大票治水專家學者嚇破膽,這麼簡單問題的真相,他們竟然澈底不知道!可能嗎?

 

記得好像《天下雜誌》很多年前登過一篇文章。臺灣一家牙膏公司,聘請日本一位市場研究專家,請他找出原因,為何該公司的牙膏市場滿意度極高,知名度也高,銷量卻小小倒退。據說日本派一位專家來臺,當時調查費500萬臺幣(忠孝東路買棟樓),調查一周的百萬花費臺灣買單。專家在臺到處吃喝玩樂,也不需要翻譯詢問任何關於市場銷售,根本把他當導遊。「工作」結束前只簡單說幾句:「現在牙刷流行短刷頭,每次擠上去的牙膏跟著減少,若將擠出牙膏的管口加大,即可明顯增加銷售量。」這六百萬真是花在刀口上,迄今效益增加上百倍。大家都太記取歷史教訓,大家都死背大禹治水疏通成功的歷史明訓,集水區的水盡可能疏通到下游來,下游都市區豈不淹大水,死背書已經太令人同情了,居然還背錯!大禹治水是在積水區(市區)疏通!市區寸土寸金,哪能蓋大排?碰到大潮滿潮也洩不出去。我那一篇取材自日本溯溪的科普文章,雖然我不是原著者,用得巧妙,很可能根本解決臺灣嚴重的治水防洪問題!

 

防洪問題只是簡單的庶民經濟:

 

相關單位想搞一個錢坑,再挖另外一個錢坑,其實就跟基隆河整治差不多。因為集水區的洪水都疏通下來淹沒都市,所以要在山洪下來的主要河川進入淹沒區之前,利用滯洪池將河水攔下來蓄積,減少洪峰流量與到達時間,這當然大家都明白,原本與我無關,但是滯洪池一定又掛告示牌禁止垂釣,所有規劃案都不提可以開放垂釣,以及訂定垂釣經營管理辦法,這是恩將仇報;問題真相我平白給的,竟然沒幫釣魚活動解決困難。於是我開始思考,果然又被我逮到錢坑。很多滯洪池的可能場域土地,都是先被人頭戶買下,別以為是炒地皮,您想得太簡單了!滯洪池土地挖出來的土方要載走,新土要有堆積場,後兩者都要另編預算。嘿!嘿!嘿!若底下挖出沙石、肥土(土肉用於有機農地土壤改良)、磚陶土都可以另外賣錢,沙石、肥土賣掉後,剩下的棄土空間額度,又可以另外賣錢,所以標案常以低於預算20%以上標得,暴力圍標時有所聞,略低於成本邊緣,大家卻低價搶標,照理說要賠本經營,搶標者經營公司多年卻從來不曾倒閉,原因就在這裡!臺灣低教育程度的包商,總是搞垮高學歷工程師、政務官、公務人員,穿皮鞋鬥不過穿雨鞋,就在於創造力!在此呼籲所有搞公共工程者,千萬記得!一定要附帶規劃釣魚的活動空間,否則擋我釣魚者,我必擋人財路!

 

最後問題收尾了。在小白宮大鳴大放後,晚上的綜合討論與成果分享,有他組學員說印度的某地,迄今這樣的集水工程有幾個臺灣大,還在實地操作,除了圓坑之外,還有類似梯田的構造,遍佈於廣大的不毛坡地上,蓄積雨水、挹注地下水,最後在低地挖巨大深水圓井,以螺旋樓梯進入底部取水。臺灣應該推廣此類圓坑、積水梯田坑,散布在各地茶園、果園、旱田、林地、鄉間空地、原住民保留地,將滯洪池的經費部分補助給參與挖掘、管控、出借土地設置蓄水坑、梯田坑的所有農民、原住民,不但能阻滯洪峰迅速到達都市,大量滲入地表的雨水,緩慢挹注水庫水源,就不會導致豪雨期間,都市淹水、水庫也要泄洪,幾天不下雨,水庫跟著缺水拉警報!臺灣就不用再蓋水庫了!而最後的最後,農民、原住民有額外的收入,也就不用吵翻天,社會救濟要給多少錢!相關的蓄水坑洞維護、管理監督、費用支付,委請當地社區發展協會,以及民間聲譽卓著的生態保育團體共同辦理,豈不一舉數得,一筆治水預算,同時解決老農原住民年金、社團社團經費無著、治山防洪、水庫水資源永續。所以各位現在明白曾經的政治明星,怎會是被貼標籤無能的總統?小白宮後方的小圓坑就是答案,因為全國人民都不知思考、都無能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年年中剛落幕的輻射魚事件,大家記憶猶新,緊接著報載中國珠江出海口海域的牡蠣、魚類等,中國學者發現污染嚴重,已被新聞揭露,請自行搜尋相關報導。本文關心臺灣河口海域,是不是可能也有同樣的情形?文章開始前必須跟大家致歉,近幾個月忙翻天,所以部落格沒有新貼文,請多包涵,這則海魚汙染事件的新聞評論,是剛出爐熱騰騰的貼文。

 

先天不調的海域環境:

 

珠江海域海產品到底受到什麼重金屬汙染,汙染超標多少倍,這些生硬的數字自己沒記在腦子裡。臺灣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汙染,但為何汙染的程度輕微許多,其中必有原因?

 

珠江是中國第三大河川,總長度約4.000公里左右,流域面積至少是汙染海域面積的67倍,也就是說流域地表產生的有害物質,經河水沖刷入海,堆積在海域,平均值大約比地面高出67倍,已經大致說明海域先天不調的情況,只要在加上一點點人謀不臧,自然是新聞報導呈現的驚人數字。大約推估珠江流域的人口數,可能高達三億人,這三億人所造成的汙染,全部匯入大約臺灣面積四倍大的海域,當然一定造成明顯的汙染。

 

臺灣海域條件相對優厚:

 

臺灣全島的人口大約是珠江流域的1/13,可能被汙染的周圍海域,大約等於珠江汙染海域的總面積,但臺灣所有人口僅珠江流域集水區的1/13,假如每個人所製造的污染物總量相等,反映在新聞報導珠江的那些汙染數字,全部都要除以13,那麼臺灣其實也也沒比珠江流域人口產生的相對汙染量少太多,大家都是一丘之貉。當然還是會有臺灣同胞不同意,那是臺灣從來不重視科學普及(科普)教育,民眾對海洋一無所知,才會往自己臉上貼金,自我感覺良好。

 

被珠江污染的海域,最不利的條件之一:就是她屬於大面積的淺海,約有臺灣四倍大的海域都是平均深度340公尺的淺海。其二:這片海域被海南島、香港、臺灣等大型島嶼阻隔,形成一處海流淤滯的淺海,再加上周圍沒有大型的洋流,宣洩擴散汙染物,周圍有沒有深海,汙染物得以沉入無法監測的數百、上千公尺深海,所以汙染物超標。臺灣正好相反,相對少很多的人口汙染同樣面積的海域,海域周圍有超深海地形環繞,以及暢通的海流(黑潮)宣洩汙染物,所以海洋生物蓄積的有害物質才沒有超標。準此,魚飲社會企業,挑選彭佳嶼外海(東海、太平洋交界)的胡蔴鯖、竹筴魚,又幫大家躲過一次可能的海魚汙染的風暴。

 

珠江海產汙染衝擊臺灣:

 

珠江出海口旁邊就是香港,得知周圍海域的海產含有超標的重金屬、有害物質,很多大超市轉向臺灣採購魚,不僅僅是要在香港販賣,更要銷往中國大陸,用一些簡單的數字,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。福州市是中國最大的海產集散地,年銷量佔全中國60%的需求量,屬於福州沿近海(珠江海域漁場)的魚產;香港以前也這裡採買。此次汙染物超標事件爆發後,都陸續轉向臺灣購買,甚至很多漁船開始入侵臺灣海域捕魚,這些都將成為未來臺灣吃魚新聞事件的焦點。

 

政府開放大陸同胞登臺旅遊之初,筆者常勸釣魚好友把握機會多吃魚,因為以後吃不到了,同樣品質的魚將來要漲7倍,供需雙方才會就價格與消費力取得平衡點。大家走著瞧!一條虱目魚三百元的日子即將來臨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臺灣的珊瑚礁魚類究竟是如何樣消失的,真相其實比責任歸屬更重要,因為真相能引導我們找到珊瑚礁魚類資源永續的方法,所以本文不得已翻老帳!請大家多多包涵。

原來不是被吃光的:

不知從何而起,臺灣人開始認定,珊瑚礁的魚是被饕客吃光的,饕客喜歡吃些稀奇古怪的魚,珊瑚礁五顏六色的魚自然成為饕客標的,不加思索、順理成章,當然就是被吃光的。真相究竟如何?筆者是民間研究魚類的專業人士裡面,不敢說學問最好的,但是一定不可否認,研究持續時間最長、閱讀中、英、日書籍最多、跑過很多地方去研究魚、也吃過最多種類的珊瑚礁魚類,所以依據我的研究,只要沒有異味,把最稀奇、能吃的珊瑚礁魚類累計起來,了不起50種,以臺灣將近四百種淺海珊瑚礁魚類而言,才不過區區1/8而已,不是筆者美食體驗的種類不夠多,而是歸根究底,多數的珊瑚礁魚類體型小不堪吃,有異味沒人吃,體色太鮮艷嚇得人家不敢吃,所以臺灣珊瑚礁魚類多數都不是被吃掉的。

那麼魚兒哪裡去了:

臺灣最早的魚類生態攝影圖鑑,比起標本照的圖鑑幾乎早了十年,這麼辛苦花大錢、潛水攝影出版圖鑑給誰看?有那麼多潛水玩家嗎?當時釣魚都要被海防部隊放狼犬追著咬,還能搭船出海潛水?那麼誰又有辦法潛水拍珊瑚礁魚類生態?這都不重要!最後出圖鑑給誰看?買書的讀者是誰?當時臺灣自行拍攝出版的全彩書沒幾本呢!四十幾年前也沒幾個潛水客!所以什麼樣的人需要全彩的珊瑚礁魚類生態圖鑑?就是問題的真相。答案可能大家都猜得到,只是不曾經用腦筋思考而已,就中了企圖隱藏真相烏賊的煙幕彈,被洗腦相信珊瑚間魚類是被饕客吃光的。答案想到沒?生態圖鑑是販賣海水觀賞魚的型錄,臺灣珊瑚礁的魚類,不是被吃光的,而是被當成觀賞魚外銷、內銷抓光光的,至少不能食用另外三百多種就是如此下場。

食用魚都是觀賞魚:

觀賞魚是沒有辦法定義的,凡是自己沒見過的都是觀賞魚,管他是外貌美麗、醜怪、平庸,珊瑚礁可以食用的五十餘種魚類當中,笛鯛、龍占、石斑、鱠類的幼魚都被當成觀賞魚,其中最容易誤認的鸚哥、寒鯛類大約不超過十種,只佔全部食用種類的1/6。因為幼魚、不同成長階段的幼魚、亞成魚、雌魚、雌變雄階段的成魚、雄魚等等,常有不同的顏色花紋,所以被民眾誤認為很多種魚,但實際上沒有那麼多種,其他顏色太過於鮮艷、妖豔而被多數人,包括我自己都嫌棄視覺不舒服,以致於食不下嚥,釣到丟回海中,但是觀賞魚業者通通抓走,以前外銷,現在內銷,全臺灣大約有五百家海水觀賞魚業者,消耗的珊瑚礁魚類也不會輸給海鮮店太多,而且將珊瑚礁的魚類通殺。漁夫只抓可賣錢的,太小的也釣不起來,賣不到錢沒人吃,卻是觀賞魚商品型錄記載的高價好貨色!漁夫只抓大的,本來食用魚的幼魚還能長大,卻在幾十年前就抓賣當觀賞魚,以致於今天沒有大魚撈捕販賣。

追真相為永續努力:

臺灣幾十年來,養殖業者努力撈捕天然魚苗,直到近十年來養殖技術大進步,以人工養殖魚苗代替,除了鰻苗以外,幾乎已經不再戕害魚類資源,釣魚的朋友利用的魚種有限,本人與少數人經過幾十年宣導,將小魚、不好吃、不想要的活生生丟回去,早已經不存在著破壞魚類資源的問題。臺灣的漁業,渡過漫長的魚類資源枯竭,大家飽嚐無魚可撈捕的淒涼,普遍覺醒應該使用永續漁法。但是利用珊瑚礁魚類最全面、徹底的的觀賞魚業者,其實就是多年來本人推動放流魚苗最大的阻力,什麼基因弱化、窄化、大自然本身都有復原能力,包括饕客吃光珊瑚礁魚類,都是他們提出閃躲真相、維護私利、反對放流魚苗永續漁業的說詞。各位想一想!如果政府全面推動放流魚苗,宣導永續漁業,民眾眼界一開,最後一定把放大鏡加在撈捕珊瑚礁觀賞魚這件事情上,撈捕觀賞魚豈不是大開放流魚苗救資源的倒車?

眺望窗外遠方的彩虹:

過去臺灣養殖業者大量撈捕天然苗,觀賞魚業者全面撈捕珊瑚礁魚類,這些徹底掠奪資源的行為,隨著窮苦年代遠去,不需要追究,也不需要譴責,但是今天以後就不一樣了!歐盟知道臺灣這些人在搞啥!更驚覺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非洲沿海國家,都跟著臺灣腳步,大量輸出野生珊瑚礁觀賞魚,全面破壞珊瑚礁生態,所以歐盟研擬打算自公元2014年開始,禁止輸入的野生、活的水產品,包括魚、蝦蟹、軟體動物、珊瑚等等,包括亞馬遜河流的淡水水產;這是另一被詬病破壞生態的撈捕觀賞魚,也就是說上述觀賞類的水產品,全部要來自人工繁殖養殖場,採捕珊瑚礁觀賞魚的行業必須縮小到最小規模,可能最初的種魚來自野生,之後都必須是人工繁殖。那麼臺灣的海水觀賞魚店,將要何去何從?政府有啥應運之道?臺灣的養殖漁業坦白講已經走到瓶頸,將來小場的觀賞魚繁殖場,對環境衝擊小,適合小企業發展,繁殖觀賞魚外銷,可能才是生存之道與庶民經濟,而這麼多的小型繁殖場,各自專精不同的魚種,才是臺灣將來放流魚苗,永續漁業的救贖之道。

臺灣長久以來,所有使用魚類資源的行業之中,風險低、獲利豐、沒有遭受社會道德批評檢驗的就是觀賞魚業者,今天即將面臨歐盟這道禁令,等於把全世界觀賞魚市場至少一半分給臺灣,只有臺灣有活力與實力供應如此種類多樣的觀賞魚,請想想看這又是觀賞魚業者的大好機會,因此請共同維護種魚供應區,臺灣珊瑚礁的生態,為全面放流魚苗永續魚類資源發聲與努力。


08910013.JPG  

 

 

08910014.JPG  

 

08910015.JPG  

 

08910016.JPG  

 

08910017.JPG  

 

08910018.JPG  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晚12/2(五)魚達人將會參加57台東森財經台的57健康同學會,討論Omega 3對健康有益的議題,有興趣歡迎收看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吃魚可以獲得蛋白質,又不會吃到家禽畜肉蛋白質含有的膽固醇,可以照顧健康,當然這沒有太大的問題,大家都知道,卻是上一個世紀的吃魚健康概念,今天吃魚講究的是有沒有Omega3、EPA、DHA,否則就不是21世紀吃魚的新健康概念。

大部分家禽畜脂肪都是Omega6,其最終來自玉米、大豆的脂肪,也就是說連家中的沙拉油、玉米胚芽油、花生油都是Omega6,只有芥菜油、橄欖油含有少量Omega3。最新的研究顯示,Omega6是人體健康的大敵,舉凡心血管疾病、各種發炎症狀,甚至憂鬱症都與Omega6攝取過量有關係,有興趣的聽眾不妨參考康健雜誌社出版的《超完美脂肪》一書。吃太多Omega6,搶走人體代謝Omega3的酵素,專家建議日常生活的Omega6、3的比例要一比一,但多數現代人不吃魚、沒吃對魚,所以Omega6的攝取量,往往超過Omega3二十倍,這就是現代人的百病之源。

很多人都知道芥菜油、橄欖油,甚至各種乾果類等等也含有Omega3,其實Omega3還細分為三種成分,以上的油類乾果並沒有EPA、DHA,只有次亞麻仁酸一種成分,經人體複雜的代謝作用,最後十份剩下一份,只有10%為人體吸收,卻沒有EPA、DHA。所以只能有限度的照顧人體健康。EPA、DHA這兩種成分,只能由野生小形魚類獲得,其他人類的食物,不管蔬菜、乾果、五穀、禽畜類肉品都沒有。EPA、DHA對人體健康有很多好處,最近日本研究得知,多吃鯖魚、秋刀魚,能降低男性得到糖尿病的機會,其中關鍵的成分就是EPA、DHA。其他如幫助幼童腦部發育、降低心血管疾病等等,近來不孕症的比率越來越高,很可能與都市男女少吃魚有很大的關係,專家建議,每人每天的飲食之中,要有Omega3脂肪兩公克,,其中一公克EPA、DHA。

當然很多人會說我經常吃魚,凡是扁鱈、圓鱈、吳郭魚、虱目魚都愛吃,EPA、DHA應該足夠了,很抱歉!扁鱈、圓鱈含有很多油脂,但沒有絲毫的EPA、DHA,同樣的吳郭魚、虱目魚也沒有EPA、DHA。海洋中的浮游性藻類,所謂的植浮分為兩大類,一類是會產生EPA、DHA,另一類是產生人體無法消化的油脂,其成份屬於海洋獸油,鯨魚、海豹、企鵝的油等等,還有些像蠟燭油、甚至類似機油,人體都無法消化,這些深海魚,或者在寒帶活動的獸類,大自然給他們天然抗凍劑,但這些魚油人體無法消化吸收,對人體大致無害無益。台灣有學者已經從沿海的藻類提煉生質柴油,間接證明上述深海魚油的可能來源與途徑。

至於淺海產生EPA、DHA的藻類,進入食物鏈給小型野生魚種的體內帶來豐富的EPA、DHA,台灣近海出產的胡麻鯖、竹筴魚,每百公克魚肉至少含1.0公克的Omega3、EPA、DHA,通常健康食品的魚油膠囊,才只含0.3公克的EPA、DHA,各位不妨從價位與方便性,共同考慮人體的需求。不過很可惜,台灣的胡麻鯖、竹筴魚打碎冰的賞味期極限只有48小時,部分鮮魚在船上已經耽擱一天,所以在傳統市場能在盛產期買到便宜的魚,但鮮度差,已屆保存期限,常常中餐好吃,晚餐時滋味肉質變得很差。因此清除魚內臟、血汙,超低溫冷凍、真空包的鯖魚、竹筴魚,才是兼顧新鮮、美味,對人體健康最有幫助的21世紀,吃魚新概念。

本公司的產品,另有酸筍、破布子、豆鼓冷凍調味包,以及鯖魚、竹筴魚的紅麴、咖哩、梅汁、味噌等低溫熟成調味魚,將台灣平均年產量十萬噸,對人體健康益處最大的魚,用多種美味工程,找回以往被輕視、放棄的鯖魚、竹筴魚市場。而多吃小型野生的鯖魚、竹筴魚,約1~2即可性成熟產卵,而少吃十數年才會繁殖的大型魚類,不正是資源永續的最佳吃魚新概念。


本篇演講稿,原於2011年9月21日中午12點~13點30分,在歐伊寇斯社區協會分享聽眾,演講過後刊登於部落格與網友分享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永續漁業的方法其實很多,很多方面台灣都能做,而且實力執世界牛耳,如何群策群力,還待主管機關起頭登高一呼。

漁獲量設定上限,是很常見漁業永續的方法。綠色和平為何挑中鮪魚當目標,準備給台灣重重的一擊,雖然保育大型指標性魚種的學術口號很響亮。先弄清楚綠色和平這一目標經費哪裡來?很簡單!歐美的海洋觀光旅館、遊艇、釣魚業者捐助的。這是歐美非常重要的旅遊產業,釣獲的魚大部分放回海中,幾乎不妨礙鮪魚資源永續,卻持續創造遊客參予,容易釣到魚的樂趣。但是台灣的遠洋漁業,抓光海中的鮪魚,讓相關業者無法經營,粗估歐美從事海洋觀光、遊艇、娛樂釣鮪魚的人口約兩千萬人,從各種管道每人捐一美元,綠色和平就絕對有足夠的經費,讓台灣的遠洋鮪魚撈捕量減少一半,所以初步的結論很簡單,閩南話俗諺說:「吃果子拜樹頭」,台灣從全球海洋撈捕這麼多的魚,卻從來沒有拜過樹頭,當然就會惹上麻煩,即使是沒惹上麻煩,也到了該反省的時候了!

台灣有甚麼籌碼與綠色和平談,當然是台灣展現永續漁業實力與成果,例如邀請綠色和平,參觀基隆長潭里漁港的赤鯮籠放小捉大的永續實力;本部落格有專文記載,最近台灣北部沿海的二棘鯛(盤仔)也改用同樣漁法、同原理的永續漁法,令人驚訝台灣粗獷漁民,趕上國際潮流的能力。東港的櫻花蝦採取努力量、撈捕量上限的永續漁法。潛水教練郭道仁,每年設置人工魚巢孵育百萬隻大鰭烏賊(軟絲)苗,基隆也有潛水教練效法。再舉更大的例子,澎湖縣立種苗繁殖中心,已持續放流斑節蝦苗接近兩千萬尾。墾丁國家公園人工放苗復育馬糞海膽成績斐然,也都成為公辦永續漁業的範例,以上等等;當然還有不少例子無法一一舉例,都是很好的談判籌碼,台灣在永續漁業、復育全球漁業資源,已經有這麼多成功的例子與範例,其實可以分享、嘉惠全球的海洋,為海洋資源的永續作出重大貢獻,綠色和平對台灣趕盡殺絕,不符合現實的利益。

0005.jpg  

美味高級食材馬糞海膽,墾丁國家公園放流人工苗,已獲得重大成功,基隆、宜蘭海岸也應該放流,消除民眾吃海鮮破壞生態的疑慮。

 

與綠色和平談判的時候,台灣可以丟出這樣的籌碼,台灣願意與綠色和平攜手努力,共謀拯救全球的海洋生態與漁業永續,台灣每年丟一億經費,則遠洋撈捕漁獲量減半的時間往後延一年,但從達成協議開始,權宜船數量凍結、漁獲量上限凍結,如果能緩衝時間5~7年,則緩衝期5年每年丟五億,緩衝7年每年丟七億,用於全球魚類海洋資源的永續,則此時間一到,那些權宜船隊應該也已老舊當廢鐵了,如此權宜船的投資損失就沒了。台灣投資這麼多經費用於復育全球的海洋資源,幾年之後資源復育見成效,最後從事撈捕的還是台灣遠洋業者,屆時遠洋撈捕量是否減半,應該還可以再檢討,若適當的增加撈捕量,受惠的還是台灣的遠洋漁船。

0006.jpg 

 .每年約34月孵化,大約半年就有半斤大的美味軟絲仔,民間團體已証實復育資源的效果卓著。

台灣拿出來的復育全球海洋資源的經費,當然不是拱手交給綠色和平組織,而是限定20~30%用於鄰近台灣海洋的資源復育,由台灣的學者、教授、專家提案徵選復育海洋資源的計畫,其他經費則與綠色和平邀請的台灣、各國學者,共同評審世界各地的復育海洋資源計畫,如此國內學者能夠有機會,在世界級的平台上,與他國海洋資源保育學者共同競爭實力,台灣相關學者有機會成為國際級專家,對於目前被認為「傳統科學領域」,相關論文不受重視,以致於教授資格升等論文積分低,卻仍然為教學研究努力,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大專院校老師,正是他們獲得平等待遇、給予鼓勵的最好方式,同時拯救台灣遠洋漁業面臨的大崩毀!

0007.jpg 

花蓮石梯坪漁港操作龍蝦陷籠的漁夫,若限定捕捉龍蝦體型的大小,如同赤鯮、盤仔即成永續漁業。 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