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受中國廣播公司快樂廚房節目邀請,於10月6日11點30分,在節目中暢談吃對魚就健康(吃哪些魚才有Omega3脂肪),歡迎有興趣的部落格讀者屆時收聽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灣的遠洋漁業撈捕的不僅限於鮪魚類,目前菜市場上絕大部分珊瑚礁的魚類,主要來自於印尼,少部分來自中國、越南,後兩處產地有多數屬於箱網投飼下雜魚的準野生養殖魚。拖網、深海延繩釣魚類,除了來自於中南半島以外,也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。澎湖自2008年初發生寒害,海洋野生魚類大批凍死,中央機關拯救當地的魚類資源投入的資源嚴重不足,也根本無力關心,就算有經費也撥不出去,因為台灣產、學、官的力量並未整合。以前台灣市場珊瑚礁魚類大半來自澎湖,現在則由印尼為主的漁獲取代。也就是說目前台灣主要食用遠洋、養殖魚類,若沒了遠洋魚類,民眾吃魚的簡單事會發生大問題。

 0008.jpg  

澎湖淺海船釣,常釣到無食用價值的觀賞魚,迅速放回海中魚兒都能存活下來。

根據查閱地圖獲得印尼珊瑚礁區漁場的印象,面積是澎湖的幾千上萬倍,應該幾代人都吃不完,但是事情卻沒那麼樂觀。中國崛起至少多了兩億人吃海鮮,香港、新加坡老早就是印尼珊瑚礁魚類大買家,導致資源枯竭的速度超乎各位的想像,而且價格年年高漲,大約比對近五年來出現在台灣市場的印尼珊瑚礁魚類,就知道很多魚種,若非價格已經飛漲到連台灣一般常家庭都吃不起,所以不復見,不然就是該魚種因為生長緩慢,例如:印尼紅鮡屬於大型魚種,來不及長大,所以漁獲量急速減少。也因此《魚飲社會企業》推廣食用小型野生魚種的概念,讓短時間即可長大供食用的鯖魚、竹筴魚,成為普遍的餐桌魚種,保留大型魚生生不息的空間。

0009.jpg  

 珊瑚礁、紅樹林的銀紋笛鯛,是台灣最早繁殖成功的珊瑚礁魚種,為何不放魚苗,利用自然環境出產魚給人類吃,要在魚塭放藥,養不健康的魚給人吃,抽地下水破壞生態環境?

印尼的珊瑚礁漁場,絕對不像地圖上的那麼美好。多年來觀察來自印尼珊瑚礁魚類,都發現一個簡單的原則,不需要複雜讓人頭暈的學理,卻讓人憂心忡忡。印尼的鱠類(石斑魚近親)、龍占類、烏尾冬類、大眼鯛類(紅目鰱)、擬金眼鯛,民眾也許不明白那些令人頭疼的魚名是啥東西,但卻很容易找到簡單易懂的通則,這些魚類的尾鰭都有延長絲,這就是生長在狹窄陡深珊瑚礁岸、海流湍急處的魚種,以前在蘭嶼、澎湖船釣,這種地方二十公尺深,就要用上一公斤的鉛錘,不然餌沉不到海底,魚不會上鉤。從魚類尾鰭多數有絲狀延長這回事,就知道價廉物美印尼珊瑚礁魚類的好日子不多了。

 

印尼的珊瑚礁漁場多數位於圓錐狀火山島的周圍、珊瑚礁漁場狹小,與澎湖淺海、海底坡度平緩的珊瑚礁有極大的區別,後者漁場寬廣,魚產量大,鄰近八掌溪有河水施肥,生產力極端旺盛,魚體肥美好吃。而陡深的火山島周圍珊瑚礁魚場十分狹窄,離岸多三公尺,海水深度一下子增加好幾倍,深處魚量急速變少,有名號的經濟魚更少,又無河水施肥,平均單位面積漁場蘊藏的魚量,可能不到澎湖的1/10;不然澎湖的魚怎能在台灣出名幾十年?再從最近出現在台灣的印尼珊瑚礁魚類種類推測,各種主要著名魚種產量銳減、價格高漲,第二線、第三線的魚種變成主角,這就是印尼珊瑚礁區漁場,魚類資源迅速枯竭的最好證據。本文以為印尼珊瑚礁魚類在35內完全枯竭,如果台灣澎湖的魚類資源還沒有積極作為,從寒害中復原,愛吃魚的朋友要怎樣過日子?改吃養殖魚應該不是您現階段想要的答案吧!畢竟還有那麼多年可以想方設法。

 

台灣海洋資源保育的力量在於種苗繁殖,不僅限於魚類,貝類、甲殼類、棘皮動物的海膽、海藻都有一堆學者、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能做;參考本部落格另文《放生魚苗公德的三贏政策》的建議,將這些力量全部統合以來,政府的經費撥下去,搭上綠色和平(非政府組織)的順風車,到南洋、澎湖群島放流魚苗,台灣學者可以與國際交流,與國際研究機構相互監督、激勵。以市場常見的珊瑚礁魚類來看,台灣的學者、民間單位已能人工繁殖笛鯛科絕大部分主要經濟食用種類:川紋笛鯛、白星笛鯛、赤海笛鯛、隆背迪鯛、銀紋笛鯛、海雞母笛鯛、赤鰭笛鯛,而這些種類無一不是整個南洋群島菲律賓、印尼、馬來西亞的珊瑚礁主要經濟魚種,由台灣供應魚苗給當地復育珊瑚礁魚類資源,共同制定永續漁撈的作業準則,這不就是永續漁業的最佳措施,更是綠色和平四十年來魂牽夢縈的最大宗旨與理想;說甚麼綠色和平給台灣施加壓力,要台灣遠洋漁業減半,倒不如說綠色和平跪求台灣這位永續漁業保育天使,施展魔法使南洋群島回歸永續漁業的樂園,相信這樣的論點能獲得大家認同,只是天上迎接天使的彩虹何時來?

0010.jpg  

民國85年基隆海事職校在基隆河放流土鯽魚苗,揭開台灣永續於類資源的嶄新一頁,此觀念竟意外成為挽救台灣遠洋漁業的強心針。

0011.jpg

宗教放生的泰國土虱魚,不耐低溫在寒風中凍死,若在專業民間團體引導下,絕對可以做得更好。

  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根據《遠見雜誌》297期、20113月號、P52、作者:呂愛麗。《綠色和平組織來台設點周年、為永續漁業和監督造紙業前進台灣》,這一篇報導前半段指責台灣的遠洋漁業,鑽國際協議漏洞,危害全球漁業永續。本文部分資料摘錄自該篇專題,並且認為此將很快地受國際指責,已無國際地位的台灣,實在經不起如此不可承受之重。

    

 

 

「依據綠色和平的觀點,台灣擁有世界最大的遠洋漁業,2008年,台灣從全球各地的海洋撈捕82萬噸的鮪魚類,價值新台幣430億元,因此是威脅全球海洋漁業永續的頭號殺手。」這一大筆財富,卻只集中放入少數富豪口袋,台灣人民分享經濟利益、工作機會有限,卻要台灣全體民眾承受國際指責,各位想一想這樣公平嗎?我們好不容易剛從盜版王國、仿冒王國的指責與國際制裁之下洗刷污名,卻要再一次面對國際指責的大海嘯!

 

「綠色和平指稱,台灣遠洋漁業最可議的部份是大幅介入全球的『洗魚』活動。為嚇阻台灣『洗魚』活動的猖獗,所以綠色和平組織,以其設立組織四十年來最大宗旨,即海洋環境保育來台灣設立分支辦公室。所謂『洗魚』,即台灣遠洋漁業者,向非國際漁業組織會員國的國家申請船籍;若為會員國則有漁船數量、撈捕量上限。以非會員國的船隻全球捕魚,再將漁獲轉運以他國登記的合法漁船,如此即可合法販賣」,此即為「洗魚」,這種背後台灣人是船東,「船籍登記在其他國際漁業組織會員國之下,『洗魚』合法販賣的遠洋漁船,台灣稱為權宜船,根據主管機關的資料,台灣擁有權宜船108艘,但是綠色和平組織堅稱台灣擁有384艘。」

0001.jpg  

 看不見漁具的遠洋漁船,可能就是等待卸貨的權宜船。

 

「綠色和平去年開始,聯合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台灣、東南亞各國,展開區域性的合作,打擊猖獗的盜漁、洗魚行為,」台灣要怎麼給國際社會一個答覆?即使提出勉強的答覆,台灣國際形象一落千丈,後續餘波蕩漾,近期各電視新聞報導,綠色和平組織,希望台灣遠洋漁獲量減半,除了少掉兩百餘億的漁撈收益,恐怕將近兩百艘權宜船要當廢鐵賣,這又是何等重大投資船舶的損失,以及後續在台灣修整保養部分船舶的工作機會。

 

本文站在永續漁業為出發點、永續漁業利益由全民共享的立場,以為應該以「外交、內攻」為策略,為台灣的遠洋漁業找出一條路。所謂內攻,就是將遠洋漁業的利益,攤開在陽光下由全民檢驗,若數百億遠洋漁業的產值都在國外流通,台灣只提供撈魚資格的認定,嘉惠台灣民眾有限,台灣全民為何需要揹黑鍋?反觀日本獵殺鯨魚,綠色和平從來沒有停止對抗,但捕鯨牽涉龐大的日本民眾利益:食物、工作機會、文化傳統等等,以多數民眾利益為後盾,綠色和平奈他何?若遠洋漁業在台灣確實創造龐大就業機會、利益分享全民,那台灣全民應該創造甚麼籌碼,厚植遠洋漁業談判的實力?

0002.jpg  

 滑溜板歷史悠久,用於迅速卸下船艙冷凍魚。

國際談判的標準手法其實不深奧:台灣你犯錯了!你要怎麼補償?台灣遠洋漁業總產值少一半,任誰都受不了,「外交」談判沒籌碼只能捱打,經濟利益名譽共焚,全民共同遭殃。「內攻」就是檢討自己人,應該怎樣為「外交」廣積籌碼,値得大家深思;答案竟然出奇的簡單,請靜待下回分解!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永續漁業的方法其實很多,很多方面台灣都能做,而且實力執世界牛耳,如何群策群力,還待主管機關起頭登高一呼。

 

漁獲量設定上限,是很常見漁業永續的方法。綠色和平為何挑中鮪魚當目標,準備給台灣重重的一擊,雖然保育大型指標性魚種的學術口號很響亮。先弄清楚綠色和平這一目標經費哪裡來?很簡單!歐美的海洋觀光旅館、遊艇、釣魚業者捐助的。這是歐美非常重要的旅遊產業,釣獲的魚大部分放回海中,幾乎不妨礙鮪魚資源永續,卻持續創造遊客參予,容易釣到魚的樂趣。但是台灣的遠洋漁業,抓光海中的鮪魚,讓相關業者無法經營,粗估歐美從事海洋觀光、遊艇、娛樂釣鮪魚的人口約兩千萬人,從各種管道每人捐一美元,綠色和平就絕對有足夠的經費,讓台灣的遠洋鮪魚撈捕量減少一半,所以初步的結論很簡單,閩南話俗諺說:「吃果子拜樹頭」,台灣從全球海洋撈捕這麼多的魚,卻從來沒有拜過樹頭,當然就會惹上麻煩,即使是沒惹上麻煩,也到了該反省的時候了!

 

台灣有甚麼籌碼與綠色和平談,當然是台灣展現永續漁業實力與成果,例如邀請綠色和平,參觀基隆長潭里漁港的赤鯮籠放小捉大的永續實力;本部落格有專文記載,最近台灣北部沿海的二棘鯛(盤仔)也改用同樣漁法、同原理的永續漁法,令人驚訝台灣粗獷漁民,趕上國際潮流的能力。東港的櫻花蝦採取努力量、撈捕量上限的永續漁法。潛水教練郭道仁,每年設置人工魚巢孵育百萬隻大鰭烏賊(軟絲)苗,基隆也有潛水教練效法。再舉更大的例子,澎湖縣立種苗繁殖中心,已持續放流斑節蝦苗接近兩千萬尾。墾丁國家公園人工放苗復育馬糞海膽成績斐然,也都成為公辦永續漁業的範例,以上等等;當然還有不少例子無法一一舉例,都是很好的談判籌碼,台灣在永續漁業、復育全球漁業資源,已經有這麼多成功的例子與範例,其實可以分享、嘉惠全球的海洋,為海洋資源的永續作出重大貢獻,綠色和平對台灣趕盡殺絕,不符合現實的利益。

 

與綠色和平談判的時候,台灣可以丟出這樣的籌碼,台灣願意與綠色和平攜手努力,共謀拯救全球的海洋生態與漁業永續,台灣每年丟一億經費,則遠洋撈捕漁獲量減半的時間往後延一年,但從達成協議開始,權宜船數量凍結、漁獲量上限凍結,如果能緩衝時間57年,則緩衝期5年每年丟五億,緩衝7年每年丟七億,用於全球魚類海洋資源的永續,則此時間一到,那些權宜船隊應該也已老舊當廢鐵了,如此權宜船的投資損失就沒了。台灣投資這麼多經費用於復育全球的海洋資源,幾年之後資源復育見成效,最後從事撈捕的還是台灣遠洋業者,屆時遠洋撈捕量是否減半,應該還可以再檢討,若適當的增加撈捕量,受惠的還是台灣的遠洋漁船。

0003.jpg  

 正在卸貨的遠洋漁船滿載漁具,顯然是自己抓魚而非權宜船

台灣拿出來的復育全球海洋資源的經費,當然不是拱手交給綠色和平組織,而是限定2030%用於鄰近台灣海洋的資源復育,由台灣的學者、教授、專家提案徵選復育海洋資源的計畫,其他經費則與綠色和平邀請的台灣、各國學者,共同評審世界各地的復育海洋資源計畫,如此國內學者能夠有機會,在世界級的平台上,與他國海洋資源保育學者共同競爭實力,台灣相關學者有機會成為國際級專家,對於目前被認為「傳統科學領域」,相關論文不受重視,以致於教授資格升等論文積分低,卻仍然為教學研究努力,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大專院校老師,正是他們獲得平等待遇、給予鼓勵的最好方式,同時拯救台灣遠洋漁業面臨的大崩毀!

0004.jpg  

退去佈滿的冰霜,等待驗明魚肉品質等級的遠洋旗魚,之後就是大家都愛的生魚片。

 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媒體報導簡訊:商業週刊1243期,2011916週五出刊、178頁,《吃對魚年年有漁》、《吃小型漁護海洋》專題報導,記者游惠玲撰稿,大幅報導《魚飲社會企業》相關產品,媒體人用不一樣的觀點談《魚飲社會企業》的冷凍魚產品,敬請部落格讀者閱讀參考指教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魚達人於2011年9月21日中午12點~13點30分,在歐伊寇斯社區關懷協會演講地址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5-1號B1,題目:吃對魚就健康-二十一世紀吃魚顧健康的新概念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更有效率管制外來種任意放流

 

最近受聘成為某景觀環境設計公司的顧問,接觸到許多不著名的溪流、海岸濕地,這一類魚產不怎麼豐富、不能發展特色釣法的水域環境,原本是沒有機會接觸的,也不曾想要到訪,但接觸後才發現外來種問題非常嚴重。主管機關的農委會,去年發佈放流魚苗管理辦法,採取事前報備核准之原則後,未申請核准放流即屬違法,等等管理原則,大致就是官樣文章一篇。

 

新法頒布至今,放流外來種究竟抓了幾件?法令不管莠民管良民,確實令人匪夷所思。有了管理辦法,任意放流的違法事件,只比以前更嚴重,真正有心想放流魚苗,恢復台灣漁業資源的民間團體,卻覺得被綁手綁腳,多了很多行政手續,尤其只開放極少數的種類能合法放流,將大幅壓縮放流魚苗拯救魚類資源的理想,因此本文以為,應該還有更好的辦法,解決台灣宗教與一般放流外來種,以及政府經費短缺無法補助民間團體,民間生態保育團體無以為繼的三大難題。

 

放流魚苗、復育漁業資源是永續漁業重要的手段。魚飲社會企業堅持食用與販賣永續魚種,並且將復育魚類資源當作使命,最終的理想竟是減碳救地球,可能讓很多人大感訝異與不解,請詳讀下文的說明。

 

充裕民間生態保育團體經費之第一贏

 

首先修改法令,將放流魚苗的核可權力,下放到著名、有社會公信力的各種生態保育團體,例如野鳥協會、荒野協會等等,同時將檢舉違法放流的獎金提高,罰則加重,例如將罰款由現行的幾萬元,提高1020倍,檢舉獎金則為實際罰款的1/31/2,如此每一案至少都能貢獻給民間生態保育團體二、三十萬,同時將放流魚苗的處罰,連帶處分種苗繁殖場,其責任為任意放流者的1/2,賦予種苗繁殖場善盡監督魚苗流向的社會責任。開槍傷人獲罪,製造槍枝的怎能身免?將任意放流魚苗的檢舉獎金,大幅提高給檢舉人,一方面固然希望保育團體,能有機會增加活動經費的收入,另外一方面針對違法放流魚苗共犯小團體特性,載運魚苗的人車、繁殖場、鼓吹宗教放生者都是少數,都知道這是要放生的,如果內鬨出面檢舉,一干人絕對跑不掉,讓一小撮人圖小利,帶給台灣生態大災難,絕對應該嚴辦!而確實掌握犯罪事實的方法,就是提高檢舉獎金,讓社會無窮的民力,抑制犯罪行為的發生。

 

台灣民間的觀賞魚養殖場通常規模非常小,往往放眼市場根本未知的特殊稀有魚種,全世界都無法人工繁殖,一旦繁殖出來,一條魚苗幾萬元,一個小小養殖場只要壓對寶,一窩魚苗就進帳幾百幾千萬。全世界這樣玩的養殖場不知幾千幾萬,往往今天台灣做出來了,兩隔月後泰國也做出來了,幾萬一尾的魚苗價錢馬上少一個零,又過三個月香港也做出來了,魚苗單價又少兩個零,明年台灣這個繁殖場,就把全部大小種魚、成魚、魚苗通通倒入自然溪流。如果有宗教放生者找上門,一尾魚苗二十元,回扣十元通通買下,養殖場何樂而不為,還不用親手毒死全部親手養大魚,所以這些年來宗教放生越來越猖獗。以前信徒捐一根龍柱、一個香爐,回扣有限、百年捐一回,無建照的寺廟蓋太大,很可能被當違建拆除,有何顏面對信眾?現在搞放生公德回扣加大幾倍,還能年年如法泡製,誰會不動心?

 

台灣很多繁殖魚苗業者,也都接受宗團體預約繁殖魚苗,若知道這些魚苗是準備放生的,大概都隨便養,因為放下水後魚苗的死活無人關心。筆者經年在各水庫釣魚,太清楚了!反觀魚苗若是賣給養魚場,養魚場可是每天統計死亡魚苗的數量,死的太超過可是會挨罵的,以後生意也沒了,未細心照顧的魚苗放下水,放生的美意全無,放死的惡報全攬上身。所以有人批評說,台灣沒有真正的宗教大師,因為有太多素食被添加動物成分、放生變放死,哪位大師還有道行?若將檢舉違法放流的獎金大幅提高,運用民間生態保育團體志工的力量,從供貨源頭、物流過程找線索,所有的宗教違法放生將無法經營,自然能澈底禁止宗教違法放生。而監督的民間團體,藉此充分掌握小型民間養殖場的研發能力,將來必成為國際復育魚類資源的大助力,哪一個國家的哪一種稀有魚種要進行復育,找上台灣就對了、就得救了,請問這樣的組合,全世界哪一國辦得到?台灣絕對成為全世界景仰與禮敬的對象。

 

生態保育團體籌辦全國性放流之第二贏

 

民間在台灣推動多年的放流種苗,以挽救台灣漁業資源的行動,多年來學者都只憑一句話就進行全面的封殺與阻擾。這一句話就是「窄化基因多樣性」。最早是美國某溪流,採集五月份上溯的鮭魚繁殖魚苗放回海中,之後就監測發現五月份回溯溪流的鮭魚數量大增,很顯然是那一批五月上溯人工繁殖者的後代,如果繼續人工干擾,上溯的鮭魚都集中在五月,將來某年五月天氣反常山洪暴發,五月上溯產卵的魚苗通通被暴洪所毀,因人工五月採種的鮭魚此時已成整個鮭魚族群的最多數,將使得鮭魚幾乎絕跡,這種因人工放流,導致集中上溯的現象,就是典型基因多樣性的窄化。而大自然的上溯鮭魚族群,應該平均分配在五月的前後幾個月,才是正常的,無基因多樣性的窄化。學者的擔心非常有道理,也非常容易解決。

 

育種學常常正面利用基因窄化的現象,比方說稻子在同一時間結穗方便收割,就如同鮭魚五月份一起上溯一樣。反之要避免基因窄化,就要大規模飼育種魚,日本繁殖嘉鱲魚苗放流,有很多縣的種苗繁殖場一起分開做,每一個養殖場的種魚規模至少都是200尾以上,幾個場一起做,種魚規模超過千條,則諸多魚苗一起入海,等於大幅擴大基因的多樣性,持續多年更換種魚、放流多數魚苗,根本不可能有基因窄化的現象。反觀培養純品種的種魚通常只需要20條種魚。台灣有這麼多民間、公立的繁殖場,即使各自種魚規模只有幾十條,幾個場一起做同種魚苗放流,同一期魚苗各自分批放流不同地點,基因多樣性也不可能窄化。這些種苗繁殖場,當然要經過民間團體與專家學者合作,針對繁殖場進行認證,分析種魚基因多樣性,才能確保種苗的品質,同時進行掌握魚苗的繁殖量,準備來年籌辦全國性的放流、放生魚苗工作。

 

堵住非法放流的管道之後,掌握高品質經認證的魚苗,經由民間團體利用電子商務,編排一個年度的魚苗放生日期,公告魚苗數量與價格,讓信徒法師知道,春天三個月份有多少萬尾嘉鱲、黑鯛等等魚苗,運費多少,每尾多少價格,單次訂購最少量等等。之後信徒可以思考要放流在哪裡,地點須經過民間團體審核,一旦完成電子商務交易,時間一到魚苗供應商如期如量送至經核准的地點,信眾自行禮邀法師持經唸咒悉聽尊便,既不會經常發生陸龜、淡水魚放生到大海死光光,或者任意放流外來種為害生態,甚至更等而下之宗教詐財的社會新聞。最後台灣的沿海、河川得以獲得資源的挹注。而媒體更快樂,每年各地有很多場大拜拜、放流魚苗的社會正面新聞大力報導,這樣聰明簡單的新制度,台灣人民應該有智慧給與正面玉成吧!

 

擴大放流水產生物種類之第三贏

 

陸續完成前面兩項大工程,很快證明此事業之可行與大德大利於全民,則台灣微型企業的多數種苗繁殖場,便可進行第三贏,以政府發放獎勵金,以及民間放流團體等著購買大量魚苗之獎勵,針對很多繁殖困難的魚種進行人工繁殖魚苗之研究,增加台灣能夠放流魚苗的種類,哪怕是稀有的老鼠斑、赤海笛鯛、單斑笛鯛都研發繁殖成功,如此不單是民眾放流魚苗的選擇性更多,經由民間團體、學者專家合作評估,確認特定海域放流的各種魚苗,數量能夠平均、適當,不至於某些魚苗放太多,某些魚苗放太少,如此更能增加台灣海域魚類資源的均衡增長,但以台灣附近海域之狹窄,應該幾年就能恢復資源,繁殖魚苗的產業能量,將遠遠超過生態環境所需要的量,相關產業不就要玩完了?

 

其實廣大的東南亞、印度海域,也因為濫捕使資源量嚴重銳減,全世界主要十五個漁場,有十四個資源枯竭。台灣所獨創的這套制度,以及相關產業鏈,將來一定能派得上用場,而且前途遠大。首先!內燃機船舶漁業發明一個世紀以來,人類從海洋捕捉多少魚,這個數字是可以推算的,這些魚到了陸地進入人類的食物、排泄物,最後變成多少二氧化碳,造成地球暖化,如果放流魚苗把海洋的魚變成永續漁業,海洋中再一次保留著二十世紀初期的漁產資源量,將有數以兆億噸的二氧化碳要回到海洋中,不像現在的二氧化碳直接溶入海水中,既無害於海洋,又能減緩地球暖化,光靠這一部份賣排碳權(碳稅)可能就是幾千億美金的收入,大幅增加台灣在碳排放權中談判的籌碼,光是台灣的大企業都得抱現金排隊等著買。

 

所以放流魚苗、恢復漁業資源,不只是表面賣魚的多少價值。大家只知道種樹固碳救地球,怎麼就沒想到恢復魚類資源固碳救地球,而後者效率至少是種樹的5倍。其次,印度廣邀台灣的中文教師到印度敎中文,總共需要十萬名教師,當然也需要十萬名管理漁業資源、放流魚苗的學者專家,還有更多更多的魚苗、器材、藥品、專屬飼料等等,復育的魚資源,使台灣主要食用來源的進口魚降價,請問再加上廣大東南亞群島國,這個行業的未來是何等光明。地球人口已突破七十億人,糧食供應絕對是大問題,妥善管理海洋資源,相較於農牧業是成本最低、零污染、少人力、低碳排放、少環境負面干擾,效益最高的糧食生產業,如此偉大前途光明產業,就等大智慧者捷足先登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本人受新北市政府圖書館邀請,827、週六、下午14001600,於板橋區莊敬路62號,新北市立圖書館,演講主題:魚達人教您如何吃魚。有意參加者可搭捷運,於江子翠站出3號口,沿雙十路二段往一段方向前行,到第五個路口右轉,步行約300公尺即可抵達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研發冷凍調味包的魚達人,父親64歲時才出生,父親在日據大正11年(公元1925年)起,釀製《延壽堂》藥酒致富,二戰末太平洋戰爭爆發,日政府為籌措戰費,釀酒業收歸國營,而改經營釀製醬油、豆鼓、豆腐乳。當時曾以日幣80圓(大小如袁大頭的壹圓龍銀80枚)的代價;一銀元約合今天臺幣將近兩萬元,向一製豆鼓老師傅購入製作秘方,此祕方流傳至今,非常美味,卻有鹽分略高的缺點。臺灣光復因舊臺幣改新臺幣,物價激烈波動而停止經營。小時家中自熬醬油,父親自己釀酒喝,魚達人爬上瓦片屋頂幫忙曬製豆腐成豆腐干,各種作業程序迄今歷歷在目。因為目前無設備場所釀製有機豆鼓,但調醬汁冷凍熟成技術已無問題,待挑選合適的有機、無毒豆鼓,此一冷凍調味包即可應市。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精選臺南縣大埔鄉特產麻竹酸筍片。雖然不是有機產品,但是麻竹筍從來都不曾施用農藥,因為一大欉的竹子才長幾根筍,施打農藥根本划不來。臺灣的麻竹園從來都是半野生狀態,而且大部分的麻竹園甚至不使用肥料。山區陡峭,無法搬運肥料,鮮筍運下山成本高無利可圖。但是一部份交通方便的低山帶,地勢平緩的竹園,為增加產量施用化肥,但這些竹筍主要供鮮食,用於製作酸筍片成本太高,而且用化肥的筍製作酸筍片,特有的酸甜味出不來。施肥用藥的竹園,在北臺灣多屬於低山帶的綠竹筍,或者中臺灣低山帶的溪頭、竹山的孟宗竹園。只有精選半野生的酸筍片,配合冷凍調味包的低溫熟成技術,才能呈現特有的酸甜味,將魚類的鮮甜味引出來!

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