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遠洋漁業撈捕的不僅限於鮪魚類,目前菜市場上絕大部分珊瑚礁的魚類,主要來自於印尼,少部分來自中國、越南,後兩處產地有多數屬於箱網投飼下雜魚的準野生養殖魚。拖網、深海延繩釣魚類,除了來自於中南半島以外,也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。澎湖自2008年初發生寒害,海洋野生魚類大批凍死,中央機關拯救當地的魚類資源投入的資源嚴重不足,也根本無力關心,就算有經費也撥不出去,因為台灣產、學、官的力量並未整合。以前台灣市場珊瑚礁魚類大半來自澎湖,現在則由印尼為主的漁獲取代。也就是說目前台灣主要食用遠洋、養殖魚類,若沒了遠洋魚類,民眾吃魚的簡單事會發生大問題。

 0008.jpg  

澎湖淺海船釣,常釣到無食用價值的觀賞魚,迅速放回海中魚兒都能存活下來。

根據查閱地圖獲得印尼珊瑚礁區漁場的印象,面積是澎湖的幾千上萬倍,應該幾代人都吃不完,但是事情卻沒那麼樂觀。中國崛起至少多了兩億人吃海鮮,香港、新加坡老早就是印尼珊瑚礁魚類大買家,導致資源枯竭的速度超乎各位的想像,而且價格年年高漲,大約比對近五年來出現在台灣市場的印尼珊瑚礁魚類,就知道很多魚種,若非價格已經飛漲到連台灣一般常家庭都吃不起,所以不復見,不然就是該魚種因為生長緩慢,例如:印尼紅鮡屬於大型魚種,來不及長大,所以漁獲量急速減少。也因此《魚飲社會企業》推廣食用小型野生魚種的概念,讓短時間即可長大供食用的鯖魚、竹筴魚,成為普遍的餐桌魚種,保留大型魚生生不息的空間。

0009.jpg  

 珊瑚礁、紅樹林的銀紋笛鯛,是台灣最早繁殖成功的珊瑚礁魚種,為何不放魚苗,利用自然環境出產魚給人類吃,要在魚塭放藥,養不健康的魚給人吃,抽地下水破壞生態環境?

印尼的珊瑚礁漁場,絕對不像地圖上的那麼美好。多年來觀察來自印尼珊瑚礁魚類,都發現一個簡單的原則,不需要複雜讓人頭暈的學理,卻讓人憂心忡忡。印尼的鱠類(石斑魚近親)、龍占類、烏尾冬類、大眼鯛類(紅目鰱)、擬金眼鯛,民眾也許不明白那些令人頭疼的魚名是啥東西,但卻很容易找到簡單易懂的通則,這些魚類的尾鰭都有延長絲,這就是生長在狹窄陡深珊瑚礁岸、海流湍急處的魚種,以前在蘭嶼、澎湖船釣,這種地方二十公尺深,就要用上一公斤的鉛錘,不然餌沉不到海底,魚不會上鉤。從魚類尾鰭多數有絲狀延長這回事,就知道價廉物美印尼珊瑚礁魚類的好日子不多了。

 

印尼的珊瑚礁漁場多數位於圓錐狀火山島的周圍、珊瑚礁漁場狹小,與澎湖淺海、海底坡度平緩的珊瑚礁有極大的區別,後者漁場寬廣,魚產量大,鄰近八掌溪有河水施肥,生產力極端旺盛,魚體肥美好吃。而陡深的火山島周圍珊瑚礁魚場十分狹窄,離岸多三公尺,海水深度一下子增加好幾倍,深處魚量急速變少,有名號的經濟魚更少,又無河水施肥,平均單位面積漁場蘊藏的魚量,可能不到澎湖的1/10;不然澎湖的魚怎能在台灣出名幾十年?再從最近出現在台灣的印尼珊瑚礁魚類種類推測,各種主要著名魚種產量銳減、價格高漲,第二線、第三線的魚種變成主角,這就是印尼珊瑚礁區漁場,魚類資源迅速枯竭的最好證據。本文以為印尼珊瑚礁魚類在35內完全枯竭,如果台灣澎湖的魚類資源還沒有積極作為,從寒害中復原,愛吃魚的朋友要怎樣過日子?改吃養殖魚應該不是您現階段想要的答案吧!畢竟還有那麼多年可以想方設法。

 

台灣海洋資源保育的力量在於種苗繁殖,不僅限於魚類,貝類、甲殼類、棘皮動物的海膽、海藻都有一堆學者、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能做;參考本部落格另文《放生魚苗公德的三贏政策》的建議,將這些力量全部統合以來,政府的經費撥下去,搭上綠色和平(非政府組織)的順風車,到南洋、澎湖群島放流魚苗,台灣學者可以與國際交流,與國際研究機構相互監督、激勵。以市場常見的珊瑚礁魚類來看,台灣的學者、民間單位已能人工繁殖笛鯛科絕大部分主要經濟食用種類:川紋笛鯛、白星笛鯛、赤海笛鯛、隆背迪鯛、銀紋笛鯛、海雞母笛鯛、赤鰭笛鯛,而這些種類無一不是整個南洋群島菲律賓、印尼、馬來西亞的珊瑚礁主要經濟魚種,由台灣供應魚苗給當地復育珊瑚礁魚類資源,共同制定永續漁撈的作業準則,這不就是永續漁業的最佳措施,更是綠色和平四十年來魂牽夢縈的最大宗旨與理想;說甚麼綠色和平給台灣施加壓力,要台灣遠洋漁業減半,倒不如說綠色和平跪求台灣這位永續漁業保育天使,施展魔法使南洋群島回歸永續漁業的樂園,相信這樣的論點能獲得大家認同,只是天上迎接天使的彩虹何時來?

0010.jpg  

民國85年基隆海事職校在基隆河放流土鯽魚苗,揭開台灣永續於類資源的嶄新一頁,此觀念竟意外成為挽救台灣遠洋漁業的強心針。

0011.jpg

宗教放生的泰國土虱魚,不耐低溫在寒風中凍死,若在專業民間團體引導下,絕對可以做得更好。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