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人在今年五月中旬,接受TVBS電視台訪問,針對吻仔魚的發言,引起很多關心生態的網友誤會,受到不少批評,緊臨出國前夕緊急電郵給專訪的記者刊出以下文章,現在也刊在部落格,希望沒看到本文的讀者,也有機會弄清楚狀況。
 
1.本人有工作要出國幾天,可能錯過新聞熱潮,播報此議題的電視台多吃了幾天批評炮火,蒙受不白之冤。因此特別以短文補充說明。
 
2.吻仔魚是非常好的新聞議題,不是好的生態保育議題,若以此議題喚醒人們保育魚類生態,其情雖可憫,但恐怕是選錯了題目。本人對於無私愛護生態的團體不忍責難,若有冒犯之處請大家多多包涵。若真是如此為何還要採取對立立場?因為選錯議題,只會模糊魚類資源生態保育的焦點,內耗分散了力量,不如選擇容易拿出成績的議題,所以才講公道話。
 
3.議論吻仔魚漁業破壞魚類資源、破壞生態之前,煩請參考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,民國93年4月出版的《臺灣漁業的混獲及丟棄問題》,水產試驗所特刊第5號。p93,《臺灣吻仔魚混獲的特性》,以下簡稱:《吻仔混獲》。混獲:漁撈過程不想抓的卻不小心、還不知道如何避免,而被抓到的,就是關心魚類資源的網友,強烈批評吻仔魚漁撈過程,害死兩百多種海產魚苗的情節,這兩百多種冤死鬼就是漁撈術語的混獲。混獲的經濟性小魚多為鯖魚、鰹、狗母、白帶等大宗經濟性魚種。而網友云云這一部分,其實是近幾年另一份學術調查報告所記載;非上述特刊第5號。該近期報告本人未收錄。學海無涯,遺珠是憾!
 
4.《吻仔混獲》統計民國44~90年,年產量在400~3.450公噸之間激烈波動,平均約2.000公噸,民國80年後產量幾乎都在1.500公噸略多徘徊,很少超過2.000公噸,這是有趣的現象,有空另文再談。《吻仔混獲》報告指出,混獲的魚種重量約在5~10%之間。若如網友指稱在吻仔重量的5~10%裡面有兩百多種魚苗,純就數學數字討論,混獲兩百多種魚苗以魚類繁殖潛能的理論審視之,其實落入一個非常誤謬的數字陷阱之中,令網友自掌嘴巴。絕大多數的經濟魚種都是產量很大的魚,至少曾經是,不是現在是。產量很大的魚之所以產量很大,就是母魚很會下蛋,也就是繁殖潛能很大,胡蔴鯖魚的二年魚第一次當母親至少有10萬粒卵,赤鯮大約1萬顆蛋,諸如此類不勝枚舉。混獲只佔吻仔的5~10%,分給兩百餘種很會生(繁殖潛能很大)的經濟魚種的魚苗,每一種分零點幾個百分點,對於動輒年產幾百幾千噸的經濟魚種,只要僅僅幾千條母魚下蛋孵苗,就比分到被抓的零點幾個百分點多很多、很多,根本沒辦法估計可能的影響。產量很大、很會生蛋、兩百多種,卻分給區區幾個百分點,得到很小的數字,哪裡會造成重大影響?數字陷阱在此!所以臺灣魚類資源的銳減,跟吻仔漁業的混獲關聯性極低,問題根本不在那裡。問題在民國80年以後!
 
5.臺灣關於資源量急遽變動銳減的魚種、漁產物甚多,至少數十種,隨便哪一種都是幾百幾千倍差距的大數字、大問題,絕對不像前者5~10%分給兩百多種魚。日式料理鰻魚飯的鰻魚在民國58年產量(養殖)55.547噸,到了民國87年8.017噸減少七倍,若跟現在比減了至少幾百倍!一條鰻苗從四毛錢漲價到167元的歷史高峰,上漲約五百倍,臺灣若還有哪一條河像民國60年代那樣產鰻苗,總獲利也不會輸給哪一處工業區太多!臺灣一年撈鰻苗溺死多少人?這麼大的經濟、生態、社會議題,怎能見樹不見林?民間團體無價的熱情四射,臺灣因此而偉大。但所有生態保育問題,最最棘手的就是漁業,光是魚、蝦、蟹、螺、海菜近千種就搞死人!很幸運!臺灣相關參考書籍甚多,熱情化為力量得先下功夫唸個三、五十本,再告訴自己有信心針對特定議題發言。請把握當下,這些冷門書都在迅速絕版中!吻仔魚議題,很容易憑感覺就猜到明牌那樣讓人興奮,也就是這樣特別害人!請珍惜大家的力量,挑選容易入手又能產生效益的議題,四兩撥千斤,豎立能夠喚醒眾人的議題標竿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