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文章提到魚類資源學其實超簡單,這一篇要說清楚講明白。魚類資源學裡面分為兩大區塊,其中對一般人最深奧的區塊是數學計算式,不懂的話並不妨礙大家弄懂魚類資源學。若是您想拿個碩博士學位,那就非懂不可。第二大區塊則非常簡單,也非常容易操作,應該小學程度就可以了,甚至可以發表研究報告,這就是我開玩笑說的「神通」。  以吻仔魚的資源學調查為例,需要三大部分的數據與資料:一.繁殖母魚的體長、體重、抱卵數(操作專門繼算卵數的顯微鏡),以及魚卵的脂肪含量。二.各年齡魚體的重量與身體長度、體脂肪含量。三.漁撈期間各年齡魚的組成。彙集其中某些資料,即可分析魚類資源發生怎樣的變化,還能相當精確分析可能原因。本文不按照順序,就共通的部分先說明。繁殖母魚的魚卵脂肪,或者各年齡魚的體脂肪含量變化,即可推側魚卵的孵化率,以及幼苗的存活率,還有母魚、各年齡層的魚食物供應充不充分。這一點很容易明白,就是上一篇營養午餐份數與學生數量的關係。假設海洋生態沒有變,營養午餐就還是二十份,若漁撈導致吻仔魚數量減少(學生數目減少),二十份餐變成只有三位學生吃,當然學生的體脂肪提高。如果二十人份還是二十名學生吃,學生還會變胖,一定是生態改變,食物供應量增加,營養午餐都是炸雞牛排。魚類體內脂肪含量變化,往往和魚類體長體量正相關,體脂肪增加的同時,通常同一季節同樣年齡的吻仔魚,體長體重都增加。  如果再進一步推演,母魚體型變小,體內魚卵數量減少,或者魚卵的脂肪含量減少,將來魚苗的死亡率增加,或者孵化率減低,這都表示第二年的一年魚數量減少。再以一年魚體型為例,若魚苗體長縮短、重量減輕、體脂肪減少,則代表魚類的總產量降低。或者二年魚數量減少、體長縮短、體重減輕,則可推測母魚小型化等現象,即本段開頭所提的現象即將發生,甚至可以推測兩年後的產量即將減少。累積幾年的相關數據整理以後,魚類資源學的數學公式於焉誕生。吻仔魚的數量多、體型小價值低,生活史短、非常容易取的,這些優點,其實是非常好的研究魚類資源學教材,是研究知識的寶庫,但是臺灣從來沒有充分利用,最後竟訴諸道德,實在令人大感詫異。  基於以上簡單的原理,請漁港附近小學高年級學生,在鄰居的吻仔魚漁獲中,利用固定大小的小罐子,在裝漁獲塑膠槽中固定位置,比方說左上角、中央、右下角任取一小罐為樣本,然後分析魚群的年齡組成,其實也不用管他到底是幾歲的魚,一定能發現魚體的體長體重會出現兩個高峰值,比方說一公分左右的為主,以及兩公分左右的為另一個主要組成群,其實就能大略推估這兩個主群,分別為一年魚與二年魚。然後把兩者數量的百分比算出來。比方說兩者呈現3:1的數字關係,這就是年齡組成分析。然後再把一年魚、二年魚的平均體長以曲線圖表示,就是剛剛提到的一年魚、二年於分別為以一、二公分為主。若能分析體脂肪,那就盡善盡美;需要專業實驗室配合。再將體重輕微的吻仔魚,以每公克為單位,計算平均多少隻。在吻仔魚的盛產期,比方精細一點在半年內的產期每個月做,幾年下來,就是分析吻仔魚魚類資源變化,非常重要的數據。如果每個月做,還能詳細監測吻仔魚的成長狀態。  假如能夠在民國六十幾年做幾次,七十幾年做幾次,八十幾年再做幾次,現在吻仔魚的相關問題,我們就不用在這裡談道德良知,該不該吃吻仔魚。科學不昌明的舊時代,談道德是理所當然,科學大昌明的時代,除非科學不能解決,否則還談道德就是民粹。難不成發展晶片產業的執行長,應該邀請宗教領袖擔當嗎?道德從來都不是對大家談的、搞文宣的,道德僅限於自我要求,對大家談道德的人,除了至聖、亞聖、宗教大師、照課本唸,除此而外那些口口聲聲道德的人,內心「此地無銀三百兩」!吻仔魚的魚類資源從兩千噸降到不滿一千噸,從小學生的資源調查裡面就可發現各種可能與真相,即使今天沒有那些調查資料,但是問題也沒有很複雜。真相就是上回文章講的。第一:大型產卵的紅肚吻仔不見了,產卵的母魚變成體型較小的母魚。這說明甚麼嚴重的現象?魚群的族群面臨存亡壓力,被迫以年輕的母魚產卵沿續種族。經濟科學落後地區,多數女孩十幾歲就當母親就是最好的說明,而這些地區的平均國民壽命都很低,不早點生下一代就絕種了。  幼齡母魚的出現,如果只是漁撈壓力,那就是二十份餐三人吃,其他十七個被抓了。所以母魚更肥、魚卵更多紅油蝦紅素,同時一、二年魚體脂肪增多,體長體重增大,但是這些現象都沒在吻仔族群發生。反而發生吻仔魚炒飯出現螞蟻吻仔魚,這就表示很多小吻仔魚來不及長大,沒足夠食物已成長就被抓來吃,若說這是道德問題,不應該抓小魚,那麼在以前的年代,吻仔魚產量兩千噸,並沒發現螞蟻吻仔魚,現在產量砍一半反而出現螞蟻吻仔,這不就是我主張的吻仔魚總數量不變,只是體型變小,所以產量減半。因為沒有以前各月份吻仔魚的體長體重資料,難道就沒有辦法研究嗎?當然有!先做兩、三年小學生調查,再延後開放撈捕季節,讓螞蟻吻仔有機會長大,看總產量有何變化!如果延後撈捕兩個月,螞蟻吻仔魚都還大量存在,平均體型沒增長增大,主張延後撈捕者,要怎樣面對漁民?沒調查前,網友要不要「小學神通」答案!這年頭都講求倍速,誰要癡癡等!因為海中有遠超過目前生態系所能容納的量,螞蟻吻仔魚嗷嗷待哺長不大,撈取若干螞蟻吻仔魚,反而讓其他螞蟻吻仔有機會長大,這就是神通解答。所以撈捕吃食螞蟻吻仔,竟然是在民國80年吻仔發生生態巨變後,維持其種族延續、平衡生態的大道德手段。若這一次要這麼做,應該由漁民參與採樣,學者只分析資料!其實不用,大家都能分析;彙整公式請他們來。為何我會這要主張,一定有深層的道理,大家自己想吧!  民國八十年,一定發生重大的生態問題,否則吻仔魚不會一下子掉一半,然後一直都沒恢復。網友別逃!我還是沒講完!民間充斥邪說歪道,卻沒有主管機關、學者出來講半句話,難道給個說法有那麼難嗎?以上短短千餘字,已經把庶民魚類資源學上完了,以後調查其他魚類到底減產還是豐收,究竟其中原因在哪裡,都需要分析這些數據,讀者好好研讀,您對於魚類資源學的概念,應該在兩千三百萬人裡面排名前一百名,馮這一點您出門走路應該要有風。這麼簡單的魚類資源調查分析,臺灣幾乎沒有幾種魚做過,近年來做過的都用英文發表,無助於提升國人知識水準。如果您更好奇怎麼這麼簡單重要的事,幾十年來無人做,正好說明臺灣幾十年來都只重視工業,農漁業隨時都要當犧牲,一甲海埔新生地做工業,產值是農漁的多少倍?所以農漁政策簡單說就是「裝傻政策」,不需要活路、亮點,更不需要真相,凡事隨便應付應付,民眾要苛責嗎?處在農漁要被犧牲的大政策下,簡單比喻說吧!「明天要送死的神風特攻隊,還能要求隊員一日三省吾身嗎?」環保人士都在「裝傻政策」下互相撕咬滿嘴毛。這就是本人贊成吃吻仔魚被網友圍攻,例外沒有惡言相向的原因,因為你們都是「順民」,本著道德良知而中計當砲灰!  臺灣發展工業、尖端科技已經到達邊際效益的臨界點,能帶動經濟發展效益的動能已經不多,所以政治人物的競選諾言大多或全部跳票,誰再講這種話,本著道德良知自己應該感到受侮辱。但是改變經營方向的農漁產值,還有很大的潛能,紐澳不是只養牛嗎?臺灣怎麼不能「養海」?以及還有很多很多有相當經濟規模,政府多年來都漠視的產業,甚至是透過目前政府機能與官僚體系,根本不可能推動的產業,才是臺灣未來再度奮起的力量。舉本人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《圖說刀事典》,書中資料:瑞士刀一年產值五億美金,摺疊工具鉗十年產值一百億美金,像這種被官僚體系認定為有道德爭議的產品,怎能在臺灣推動?若臺灣一年拿下20%一百億臺幣的市場,以目前的工業實力不算過分,但這些產品曾經背負道德包袱,政令宣導重重壓迫,晚了二十年加入市場,要等到猴年馬月才會養大變成九斤雞?其它例子說不完,大家自求多福吧!但記得回頭看部落格哦!吻仔魚議題越炒越香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