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小時候正好碰上臺灣海魚盛產的年代,菜市場甚麼魚都有,好吃的魚太多了,家中吃吻仔魚屬於特例。只有大吻仔魚(全長2.5~3.2公分)魚體有蛋的時候才會買來吃。後來有蛋的吻仔魚才有「紅肚吻仔」的專有名稱。炒食有蛋的吻仔魚,魚蛋會泌出紅色的魚油,最後附著在盤底上。我都會另拿一個盤子,將上層的吻仔魚撥過去,只留下最底層薄薄的一層紅油,還有少許吸滿紅油吻仔魚,拌著熱飯吃,那種香甜的滋味,到了近十幾年幾乎都吃不到了!吻仔魚蛋煮熟為何會泌出紅油,那可不是辣油!而是富含蝦紅素的特等魚油。蝦紅素是非常重要的抗癌、抗氧化劑,人類長壽永生的可能解答!那吻仔魚為何魚蛋裡面要含這個仙丹妙藥?
 
前一陣子稻田害蟲的福壽螺,螺蛋為了在陸地孵化,抵抗陽光紫外線,以免被紫外線殺死,所以含有大量蝦紅素。生技業者打算大量養殖提煉,官商交火鬧了好一陣子新聞版面。這就是吻仔魚蛋富含蝦紅素的解答。吻仔魚生活時全身透明,
生活在乾淨澄清的海水中,又生活在海水表面,正是紫外線最強最容易大量穿透的海面,透明的身體又讓紫外線隨隨便便照進去,為了像福壽螺蛋一樣對抗見光死,所以的所以,大自然給牠一件大禮,讓牠的蛋被豐富的蝦紅素緊緊的保護住,才能夠避免被紫外線照死,吃了紅肚吻仔的大餐,人類擁有免於癌症恐懼的自由,不知道憲法有沒有這一條?應不應該有這一條?寧願不要健保,也要吃紅肚吻仔,不吃拒吃,趕快去簽拔管與安寧照護同意書。紅肚吻仔含大量蝦紅素,純屬本人用「神通」推斷的,完全沒有科學研究報告支持!是不是有單位願意證明本人腦筋有點問題,還是果然有神通!生技業者在福壽螺事件栽了大跟斗,紅肚吻仔恐怕還有機會鬧鬧新聞!
 
寫起來就流口水,十多年沒見過紅肚吻仔,大約就在民國80年後越來越少,真奇怪,民國五十幾年到八十幾年,吃了三十幾年有蛋母魚,吻仔魚總產量都沒減少!怎麼在民國80年後越來越少,越來越稀有,甚至於完全沒有。因為大量吃掉有蛋的母魚,所以吻仔魚越來越少,這個簡單的邏輯在這裡解釋不通。那到底原因出在哪裡?當年在紅肚吻仔盛產的同時,很多漁獲裡面都會混合著赤尾青,啥是赤尾青?草蝦、白蝦、斑節蝦都是對蝦科的種類,其中同科最低等的原始種就是蝦皮!通常蝦皮沒有肉,只有一層殼,但長到特別肥的時候,殼薄皮軟、肉膏豐厚的蝦皮就是赤尾青,又是非常美妙的美味,身體粉紅色的,盤底有會有一層紅油,那就是斬釘截鐵的蝦紅素。
 
為甚麼要提挨罵的吃魚蛋,被攤派破壞魚類資源的罪名?一切都是為了找出魚類資源枯竭的真相。成熟下蛋的種魚不見了,那是何等重大!淺顯易見的魚類資源枯竭的警訊!怎麼新聞事件鬧那麼大,鬧過這麼久,都還是沒人提起!漫長搜尋紅肚吻仔美饌的過程發現,吻仔抱蛋的母魚體型變小了,肚子只有一點點蛋,抱蛋母魚體型變小,完全抵觸漁撈壓力增大,導致母魚大型化的魚類資源學學術理論聖經。當漁撈壓力增大,海中魚族越抓越少,海中的食物相對持續增加,平均每一條魚獲得食物的機會大增,就像給二十個同學的營養午餐份量,只剩下三個小朋友吃,當然三個小朋友一定養到太胖。所以漁撈壓力大增,紅肚吻仔也許更難找到,但一定更大隻、更肥、紅油更多,但這個現象沒有發生,顯然兇手不是漁撈、饕客而是另有別人。
 
當海洋生態改變,吻仔的食物供應發生問題,紅肚吻仔不見了,母魚更瘦小了,瘦小的母魚產卵少、卵營養不良死亡率大增,理論上會發生吻仔魚總產量下降的現象,請參考《關於吻仔魚議題的補充說明》一文。但民國80年以後,總產量由平均約兩千噸,降到平均約八百噸的現象,雖然表象與理論吻合,但用母魚瘦小現像還是相當可疑。紅肚吻仔超多的年代,海中其他經濟魚種的幼魚、成魚也很多,都會捕食大量的吻仔魚,釣魚幾十年,掏過多少漁獲的內臟,怎可能不知!所以紅肚吻仔卵孵化率、產卵數量再多,只能維持在總魚獲量兩千噸的上限。到了瘦小母魚,總魚獲量八百噸的時代,母魚生得少、孵化率低,但是海中已經沒有掠食者,所以大部分不健康的小魚還是活下來了,造就八百噸的漁獲量。當然這又是沒有學術報告,本人用「神通」找出來的答案!
 
海中吻仔魚應該可以分為一歲魚、兩歲魚、三歲魚。紅肚吻仔、瘦小母魚都屬於三歲魚,因為在盛產吻仔魚的年代,不曾做過相關調查,所以本人只能用「神通」給各位答案。如果有以前的數據,比方說一歲魚、兩歲魚、三歲魚平均體長多長,平均體重多重,各年齡層的魚各佔多少百分比,有了這些數據,現在再將海中吻仔魚捉一批出來,各年齡分組相互比對答案就出來了,但是沒有以前這些數據,使用「神通論述」是迫於無奈,但各位也不要把神通看得太神,這是魚類資源學大二的課程,只要大概弄懂原理,小學生都能操做。趕快做做神通結論!現在的八百噸漁獲,年齡組成沒有太大改變,唯一改變的是:就如同產卵母魚變瘦小一樣,各年齡組成的魚,平均體重只有以前的一半,甚至應該說,現在海中吻仔魚的總個體數量,與三、四十年前沒有太大改變,這就生殖潛能龐大的魚種生態而言都屬正常現象,能夠忍受強大的漁撈壓力,但是各年齡組成的魚,因為體重只有以前平均值的一半,總魚獲量的八百噸乘成以二,不就是接近以往平均兩千噸的一千六百噸!應該到日本研究一下日本的吻仔魚,各年齡各階段體長與體重的關係,再跟臺灣的比較!應該臺灣的特別瘦小。吻仔魚蛋炒飯吃多少年了!那種螞蟻大的吻仔魚,也是這些年才吃到的!
 
所以網友別罵我!我比各位還想抓狂!因為海洋生態發生改變,吻仔魚漁場的基礎生產力降低,吻仔魚長不大,所以總魚獲量腰斬,但是魚群的總個體數量沒有增多或減少,那怎麼是漁夫、貪吃的饕客要負責任!再怎麼限制撈捕,再怎麼情感上避吃,那才是反科學的民粹!等找出海洋基礎生產力到底出了什麼問題,再勸說我不吃,我會在情感上給予支持!還沒完哦!為了吻仔魚議題的這一天,我準備了二十年的學問,因為在二十年前,我跟大家一樣認定撈吻仔魚很「夭壽」,為自己的貪吃懊悔不已,為了審判自己的罪狀、先刮自己的鬍子才下了這等苦功夫。網友們別逃!我還會寫下去!事情還沒完!
DSC06005  
摘自《臺灣漁業的混獲與丟棄問題》一書的《臺灣吻仔魚漁業混獲特性》一文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