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生兩字的意思似乎再淺顯不過了,長在大自然環境的魚就是野生魚,此主要希望有別於養殖魚。臺灣養殖魚品質有越來越好的趨勢,但是養殖的用水污染、土地污染、飼料污染、用藥殘留、通路污染等等,常常困擾著消費者,逼迫消費者更加注重魚類的食物安全問題。原本養殖品質低於無毒認證,無毒低於有機認證,有機低於自然野生,如今消費者進一步懷疑野生魚類來自污染的海域,質疑野生魚不安全。野生魚固然有來自污染的海域,但是魚飲社會企業所挑選的商品魚種,除了少部份白帶魚、盤仔魚以外,都屬於近海魚種,大大遠離沿海魚種可能受到汙染的虞慮。

 

沿著海岸12海浬以內的海域稱為沿海,或者沿岸。12海浬以外、200海浬以內的海域,稱為近海漁業。就算部分沿海漁場的部份季節,確實會出產白帶、盤仔,但是魚飲社會企業大部分的白帶、盤仔魚來自沿岸12海浬以外,主要就是希望商品不是來自沿岸可能有污染虞慮的海域。12海浬以外、200海浬以內的近海漁場,受到洋流的沖刷,幾乎不可能有汙染,所以相關商品如竹筴、鯖魚類,都非常安全,政府法令規定,相關魚產只需要檢驗生菌數、游離氨氮,確保魚產的新鮮即可,其他各種有害污染物質、重金屬完全不需要檢驗,一方面就是海域沒有污染,另一方面就是「小型」魚種年齡短,沒機會累積有害毒物。竹筴、鯖魚類常作為養殖石斑、海鱺的飼料,如果飼料不安全,大型養殖魚一定更恐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