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姆彈是英國侵略印度末期,已無力鎮壓反抗運動,被迫採取的極端手段。在印度地名:達姆的地方生產而得名。1%的砷熔合99%的鉛,製成有毒的裸鉛彈頭,射入人體後彈頭未取出;醫藥缺乏處,傷患體內彈頭多數不曾取出,則患者受砷化鉛劇毒影響,全身浮腫發黑,最遲一個月中毒身亡,後為國際公約全面禁止,已近百年無國家生產,所以新聞報導指稱的達姆彈;該不是幫黑道嚇唬執法員警?而且那些子彈不是新聞所謂的達姆彈。

 

其次,彈頭前端中空、有深圓孔的彈頭,目前多用在小口徑獵槍,近距離射擊大獵物專用。射入獵物因彈頭不夠尖,碰到獵物肌肉強大的阻力,彈頭嚴重變形如鈕扣香菇狀,導致獵物淺表面肌肉產生大傷口、大量失血迅速死亡;小槍轟倒大獵物。國民黨軍隊抗戰中、後期,普遍運用子彈彈頭反裝、彈頭尖自行加工磨鈍使鉛蕊裸出,軍官都要求士兵,每人至少準備一發。國軍常面臨子彈打光,日軍衝鋒入國軍陣地肉搏戰,日軍在小學五、六級,必學劈刺(銃劍術)兩年,因此國軍劈刺功夫遠不及日軍,入侵陣地日軍還有充足的彈藥火力!因此常常大敗陣地被奪。所以才有大刀隊的產生,沒有大刀隊的國軍隊伍,每個人都保留至少一發鈍尖彈、反裝彈,等日軍靠近,一發命中,中彈者大出血必死無疑,不然就是斷手、斷腳,嚇得近戰日軍屁滾尿流,而屢屢退敵鞏固陣地,國軍特稱此為「飛刺刀」。

 

步槍制式尖彈頭近距離命中人體,除非打中主動脈、臟器、中樞神經(腦),或者人體大塊骨骼彈頭爆裂造成大傷口,否則就如電影戰爭情節,英雄身中數槍仍然奮戰不死。國軍經常補給不上沒子彈,卻以此成功嚇阻日軍近戰屠殺、佔領陣地,以至於抗戰中後期,日軍再也不敢奪取國軍陣地,根本搞不清國軍是不是真的沒子彈,輕率逼近陣地屢有重大傷亡,不敢輕信我方陣地槍聲稀疏、子彈將盡,發動陣地爭奪戰,最終所有全面的大攻勢均敗退,一顆彈頭簡單加工,抱定死守陣地的決心,竟是抗戰勝利的大功臣!國防部是不是保密到家?是否諸多抗日名將功勳因此蒙塵?不告訴電視劇這樣演,所以抗日劇沒啥「梗」!

IMG_1821.JPG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