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魚可以獲得蛋白質,又不會吃到家禽畜肉蛋白質含有的膽固醇,可以照顧健康,當然這沒有太大的問題,大家都知道,卻是上一個世紀的吃魚健康概念,今天吃魚講究的是有沒有Omega3、EPA、DHA,否則就不是21世紀吃魚的新健康概念。

大部分家禽畜脂肪都是Omega6,其最終來自玉米、大豆的脂肪,也就是說連家中的沙拉油、玉米胚芽油、花生油都是Omega6,只有芥菜油、橄欖油含有少量Omega3。最新的研究顯示,Omega6是人體健康的大敵,舉凡心血管疾病、各種發炎症狀,甚至憂鬱症都與Omega6攝取過量有關係,有興趣的聽眾不妨參考康健雜誌社出版的《超完美脂肪》一書。吃太多Omega6,搶走人體代謝Omega3的酵素,專家建議日常生活的Omega6、3的比例要一比一,但多數現代人不吃魚、沒吃對魚,所以Omega6的攝取量,往往超過Omega3二十倍,這就是現代人的百病之源。

很多人都知道芥菜油、橄欖油,甚至各種乾果類等等也含有Omega3,其實Omega3還細分為三種成分,以上的油類乾果並沒有EPA、DHA,只有次亞麻仁酸一種成分,經人體複雜的代謝作用,最後十份剩下一份,只有10%為人體吸收,卻沒有EPA、DHA。所以只能有限度的照顧人體健康。EPA、DHA這兩種成分,只能由野生小形魚類獲得,其他人類的食物,不管蔬菜、乾果、五穀、禽畜類肉品都沒有。EPA、DHA對人體健康有很多好處,最近日本研究得知,多吃鯖魚、秋刀魚,能降低男性得到糖尿病的機會,其中關鍵的成分就是EPA、DHA。其他如幫助幼童腦部發育、降低心血管疾病等等,近來不孕症的比率越來越高,很可能與都市男女少吃魚有很大的關係,專家建議,每人每天的飲食之中,要有Omega3脂肪兩公克,,其中一公克EPA、DHA。

當然很多人會說我經常吃魚,凡是扁鱈、圓鱈、吳郭魚、虱目魚都愛吃,EPA、DHA應該足夠了,很抱歉!扁鱈、圓鱈含有很多油脂,但沒有絲毫的EPA、DHA,同樣的吳郭魚、虱目魚也沒有EPA、DHA。海洋中的浮游性藻類,所謂的植浮分為兩大類,一類是會產生EPA、DHA,另一類是產生人體無法消化的油脂,其成份屬於海洋獸油,鯨魚、海豹、企鵝的油等等,還有些像蠟燭油、甚至類似機油,人體都無法消化,這些深海魚,或者在寒帶活動的獸類,大自然給他們天然抗凍劑,但這些魚油人體無法消化吸收,對人體大致無害無益。台灣有學者已經從沿海的藻類提煉生質柴油,間接證明上述深海魚油的可能來源與途徑。

至於淺海產生EPA、DHA的藻類,進入食物鏈給小型野生魚種的體內帶來豐富的EPA、DHA,台灣近海出產的胡麻鯖、竹筴魚,每百公克魚肉至少含1.0公克的Omega3、EPA、DHA,通常健康食品的魚油膠囊,才只含0.3公克的EPA、DHA,各位不妨從價位與方便性,共同考慮人體的需求。不過很可惜,台灣的胡麻鯖、竹筴魚打碎冰的賞味期極限只有48小時,部分鮮魚在船上已經耽擱一天,所以在傳統市場能在盛產期買到便宜的魚,但鮮度差,已屆保存期限,常常中餐好吃,晚餐時滋味肉質變得很差。因此清除魚內臟、血汙,超低溫冷凍、真空包的鯖魚、竹筴魚,才是兼顧新鮮、美味,對人體健康最有幫助的21世紀,吃魚新概念。

本公司的產品,另有酸筍、破布子、豆鼓冷凍調味包,以及鯖魚、竹筴魚的紅麴、咖哩、梅汁、味噌等低溫熟成調味魚,將台灣平均年產量十萬噸,對人體健康益處最大的魚,用多種美味工程,找回以往被輕視、放棄的鯖魚、竹筴魚市場。而多吃小型野生的鯖魚、竹筴魚,約1~2即可性成熟產卵,而少吃十數年才會繁殖的大型魚類,不正是資源永續的最佳吃魚新概念。


本篇演講稿,原於2011年9月21日中午12點~13點30分,在歐伊寇斯社區協會分享聽眾,演講過後刊登於部落格與網友分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