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84年間,基隆海事職校施志昀老師(現為澎科大教授),指導學生實習繁殖土鯽魚苗,學生學習興致高昂、成果豐碩,幾十萬尾的魚苗正苦於無處去,當時正好有一個台北縣愛魚協會,正需要魚苗到處放流,宣導保育魚類資源的觀念,於是筆者居中牽線,兩者相輔相成,持續放流土鯽、其他魚苗長達十餘年,迄今仍為台灣民間保護魚類資源最有行動力的先驅,前後整體的放流行動,筆者都有詳細的文字、照片記載,適當時間將另行貼文發表。民間公益單位不可能有充裕的財力,放流之餘佐以文宣鼓動風潮,但此義舉已廣植人心,後來施教授的幾位學生,任職於澎湖縣立種苗繁殖中心,在歷任縣長、單位主管的堅定支持下,又參予推動另一場永續漁業的最佳範例——放流斑節蝦苗,在萬般魚類資源都枯竭的黑夜裡,燃起熊熊的火炬,海鮮饕客終於不需要大啖珍饈,內心卻充滿破壞生態的罪惡感。

澎湖種苗繁殖中心放流的青嘴龍占

 斑節蝦澎湖種苗繁殖中心放的青嘴龍占.JPG

 

無沙筋低溫冷凍斑節蝦上市:

 

斑節蝦又稱大明蝦,因為活蝦的體色帶透明狀。黃海沿海又稱虎蝦,因為體色、斑紋類似老虎的斑紋。江浙沿海又稱對蝦,因為一次要買兩隻,也就是蝦子成對販賣,好像台灣以前販賣烏魚,也要公母成對購買。因為母蝦有卵,卵黃蘊藏在背脊的消化管周圍,稍內行的人從,從長條狀分布的蝦黃多寡,就能知道蝦子是不是夠肥美。卵黃少蝦子不肥,卵黃太飽滿,蝦肉的營養都被蝦黃抽走,太熟的蝦黃、肉質兩者滋味都變差,而斑節蝦的公母比率至少在1:5以上,所以漁民才想出用蝦黃恰到好處,與蝦黃太熟的蝦子配對販賣;不然挑剩下黃太熟的蝦子賣誰?斑節蝦的產期大約在中秋之後到翌年5月間,以舊曆年前後捕獲者,蝦黃的熟度恰到好處,滋味最美。正好趕上大家辦年貨的期間,放於冷凍庫保存,新年期間隨時退冰做料理,不論待客、自用,拜訪老友、親朋、師長,絕對是最佳伴手禮。

 

台灣海峽漁場撈捕到的蝦子,通常漁船無法當天往返,雖可使用合法的保存劑、碎冰冰鎮蝦體,防止蝦殼變黑,但是漁船返航下貨,蝦子經過清洗包裝再超低溫冷凍,雖然短時間內即凍結,保存劑已被洗掉,完成冷凍的斑節蝦,還是有蝦殼變黑的現象,稍為降低商品價值感,卻是保存劑殘留少的重要特徵,是可以安心食用的。有些經驗豐富的漁船,於返航前最後撈到的蝦子,活艙蓄養約半天,蝦子胃中、消化管(沙筋)的食渣全部排泄掉,食用前並不需要抽沙筋,可以盡情享用,蝦頭殼裡面的美味膏黃,不受胃中食渣異味的干擾。因為航程掌握得當,蝦子到港還是活跳跳,立刻低溫凍結真空包,完全不需要擔心防止蝦殼變黑的保存劑,也能維持斑節蝦虎斑的美麗外觀。本公司已取得貨源,即將公開上市,歡迎各界踴躍購買,請支持漁民都能認同的永續野生斑節蝦產品。

 

 

斑節蝦小檔案:

 

幼苗棲息於河口鹹水域、感潮帶,母蝦在此產卵,蝦苗在此變態成幼蝦,所以河口感潮帶是斑節蝦苗、幼蝦的攝食場,母蝦的產卵場,如果生態破壞,母蝦失去產卵場,幼苗、幼蝦失去生活空間,等於宣告斑節蝦瀕臨絕跡。筆者酷愛吃野生斑節蝦,記憶所及在民國95年的前十餘年,幾乎無法在菜市場買到斑節蝦,此足以證明斑節蝦已經從台灣海峽的漁場消失,是不是漁民違法濫捕呢?饕客無節制大啖?大概不懂斑節蝦生態者,一定用簡單的邏輯做如是想,但事實卻絕非如此!民生、工業污染,導致台灣西半側多數的河口鹹水域都污染,斑節蝦失去產卵場、幼苗失去棲地,所以學理就是這麼簡單,斑節蝦從饕客的筵席上消失蹤影,既非漁民、亦非饕克使然,真正斑節蝦滅絕的兇手,就是河口污染。檢討真兇曠日費時,弄清楚斑節蝦的生態,對症下藥,鮮蝦美饌終將回到大家的餐桌上!

斑節蝦外觀

 斑節蝦.JPG

 

 

斑節蝦 (2).JPG 

解決斑節蝦產卵與幼苗棲息地生態破壞,需要漫長的時間,所以放流蝦苗成為唯一的補救方案。稍有相關知識的學者,或業餘研究者翻閱文獻,也會得到同樣的結論。所以澎湖縣立種苗繁殖中心,大約在民國88年左右,開始利用縣府經費繁殖放流斑節蝦苗,蝦苗全長23公分的時候,放流進入大海,這項工作持續迄今,累計長達十年以上,剛開始每年試驗放流4060萬尾,之後每年都達150200萬尾,累計至今已達1.500萬尾以上的實績。該中心調查顯示,放流的蝦苗初期都在淺海活動,隨著體型漸長,蝦群前往約2040公尺深的沿海活動。根據澎湖漁民表示,澎湖群島附近的南淺、北淺漁場,都能撈捕到大蝦,在港邊活蝦零售價,下貨大約在1.600~上貨1.800元以上。南台灣的漁夫在台灣海峽中、南部撈捕,基隆漁夫則在海峽西北部作業,都能捕或斑節蝦,很多漁民嘖嘖稱奇,斑節蝦資源怎麼又回來了?除了澎湖漁夫以外,都不知道這是澎湖種苗繁殖中心,默默耕耘十餘年的重大成就!區區一縣的種苗繁殖中心,就能獲致如此重大成果,台灣其他濱海縣市,各自到澎湖取經,都成立一個繁殖中心,選定一個標的魚蝦種類放流,台灣將成全球永續漁業示範區。

 

 

舉世最大的斑節蝦漁場:

 

大約在民國91年,中國有一位酷愛吃班節蝦的學者,到渤海灣的一個漁港找斑節蝦解饞,可惜遍尋不著,後來這位學者到渤海灣鄰近,瀕臨黃海、東海的漁港找尋,卻都是一次次的落空,才驚覺事態嚴重,之後連續三、四年推動放流斑節蝦苗。當時中國政府也有感於渤海灣的嚴重污染,魚蝦幾乎絕跡,而戮力推動沿岸工業的排放污水管制,兩者雙管齊下,渤海灣的斑節蝦資源又漸漸恢復了。中國方面近幾年的放流強況,筆者缺乏更新的資料,根據渤海灣成功的經驗,放流行動應該會持續,說不定規模也已經擴大。日本方面放流般節蝦苗的規模,持續時間都比海峽兩岸大很多,幾年前的資料,顯示日本已經放流超過4億尾蝦苗的規模,韓國方面的科技、產業都類似於台灣,應該也有類似於台灣放流斑節蝦的行動。

 

日本方面持續放流時間長、總放流苗的數量大很多,卻沒有漁獲量明顯增加的個案;也許本文未找到資料。台灣、中國方面,卻能小兵立大功,其中很重要的因素,可能在於台灣海峽、渤海灣的魚類已經很少,還有稍許資源量的魚群體型偏小,無法捕食活動力強,彈跳距離甚遠的斑節蝦,小型魚很難捕食到斑節蝦苗,也就是說斑節蝦已無天敵,放流蝦苗入海的存活率很高,所以放流效果明顯。反觀日本資源保育做得好,海中其他漁業資源還相當豐富,豐富的魚群可能吃掉斑節蝦,可能與斑節蝦競爭食物,所以放流斑節蝦苗,未如台灣、中國方面的明顯。此外,斑節蝦棲息水深很少超過50公尺,又屬於較喜歡稍冷海水的種類,台灣海峽應該是斑節蝦棲息的南限,廣大的中國瀕臨黃海、東海的海岸、台灣海峽,以及日本、韓國瀕臨的黃海、東海,都是斑節蝦的漁場,放流的斑節蝦苗都在這一大片的大陸棚海域活動,若能成立漁業資源論壇,依照各自的漁場範圍,放流適當密度的斑節蝦苗,劃定漁獲量的上限,將是亞洲區第一個永續漁業的示範漁場,確保斑節蝦資源的永續。

 

 

迎接永續漁業的新世紀:

 

如果台灣漁業資源恢復到民國60年代的最高水準,大家都吃野生魚,誰還吃養殖魚?台灣養殖業的飼料、藥品、機械器材、學術研究教育鏈,大約因此要瓦解掉2/3,關係到至少20萬人就業,至少500億元的總產值,主管機關會如此高瞻遠矚與魄力,發動如此龐大的改造大工程,將養殖產業鏈的人力、經濟資源,轉至沿海魚類資源的復育工作?這一點絕對値得關心吃魚者長期觀察!此外!如果台灣沿海充斥保育成果的魚蝦,四周鄰近國家的漁民都跑到台灣海域偷撈捕,為了保護海域資源,大概要增加一千億的海巡預算,每天都有逮到非法抓魚者上新聞,準此!顯然台灣人民多麼先知先覺,將沿海搞個山窮水盡,每年還節省千億海巡預算。乍聽之下,這個算盤還挺划算的。但是吃藥品殘留養殖魚,究竟創造多少洗腎、癌症病患沒辦法研究,也很難說與健保虧損有沒有關係,是不是大家寧願吃藥品殘留魚、健保藥品塞滿隨身包,還把藥品當糖果點心吃,也不願意將健保原本不需要的虧損轉給海巡?畢竟這是大家的選擇。

 

表面上保育恢復漁業資源,只是健保虧損轉成海巡經費,似乎並沒有比較省。若更深一層思考便可發現,原本養殖產業的藥品、飼料、機械器材供應鏈,轉為供應保育資源所需大量的種苗,養殖業的教育鏈,轉變成資源保育、管理學術教育研究鏈,這一條產業鏈並不會萎縮。主管機關實在不能小看台灣學者的實力、業者的活力,是大力推動恢復漁業資源,替代養殖業的時候了!以台灣養殖學界的實力,應該能夠迅速地將相關知識,交流傳播到世界各地,搏得國際美名!沒錯!全球漁業資源正在大幅萎縮,養殖業一片看好,那恢復漁業資源又何嘗不看好呢?更何況恢復漁業資源的放流工作,正是永續漁業的準備工作,而已成全球顯學的永續漁業,終將淘汰養殖業。

 

復育資源替代養殖,台灣人民賺到的是吃野生相對安全的漁撈產品,身體相對少病痛,國家的「快樂力」大幅提升。養殖本業變成育苗業,使用土地、電力、飼料、藥品、水資源相對縮減很多,其中減少地層下陷、土地鹽化的成果,一年至少也要省數百億環境成本,台灣因為漁業資源已嚴重匱乏,漁村無法發展觀光漁業,若漁業資源恢復了,至少為凋弊的漁村,帶來另外20萬的觀光產業鏈就業人口。就當本文只是「乞丐赫大願」(乞丐對神明許下大願望),但是!至少在恢復漁業資源工作正在起步之際,將高級珍貴海產資源絕跡的責任撇清,饕客無罪!吃野生斑節蝦有理!澎湖縣照顧主要就業人口的漁民乃天經地義,放流斑節蝦苗的創舉,為永續漁業奠定基礎,請大家給予舉雙手敬禮的最敬禮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lee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